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常見的惡性腫瘤『肝癌』,中醫帶你深入了解

肝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中國人肝癌中,肝細胞癌(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約占80%─90%,其次為膽管細胞癌和肝細胞膽管細胞混合癌。臨床可見肝痛,上腹部腫塊,進行性消瘦等。

肝癌具有起病隱匿、潛伏期長、高度惡性、進展快、侵襲性強、易轉移、預後差等特點。

在台灣,肝癌已蟬連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多年。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肝癌死亡率位居各國之首。

肝癌屬於中醫學的『積聚』、『瘕瘕』、『黃疸』、『鼓脹』、『脅痛』等範疇。古又有『肥氣』、『痞氣』、『積氣』之稱。中醫學認為,肝癌是由於七情內傷、飲食勞倦,或邪毒內侵,致臟腑氣血虧虛,脾虛不運,氣滯、血瘀、濕熱痰毒等互結於肝所致。肝臟屬木,脾臟屬土;肝主疏泄,舒暢氣機;脾主運化與統血,若情志不節,多怒傷肝,疏泄失職,氣機不利,可致氣滯血瘀;或情志久鬱,思不得解,損傷脾氣,運化失職,水濕內停,水穀不化,停為痰濁;瘀與痰均為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肝癌病位在肝,病機與脾密切相關。

西醫認為與肝炎病毒感染、飲水污染、化學因素等有關。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表明,導致肝癌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
2.黃麴毒素。
3.飲用含有大量藻類毒素的污水。
4.其他因素如酒精性、營養性肝硬化。

臨床表現,早期肝癌可無症狀體徵,一旦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時,已屬於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見症狀有:肝區疼痛、食慾不振、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發熱、腹脹、腹瀉、黃疸等。肝區疼痛常由腫瘤生長使肝筋膜張力增大所致,常為中晚期肝癌的首發症狀,疼痛多位於右肋脅部或劍突下,初起多呈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或刺痛。消瘦與乏力常出現於肝癌的中晚期,嚴重時出現惡病質。肝癌所致發熱一般在37.5℃-38℃左右,偶可達39℃以上,發熱可因腫瘤壞死或其代謝產物引起。其他症狀,如肝臟功能失代償者可有出血傾向,如牙齦、鼻出血及皮下瘀斑等;也可出現低蛋白血症,致水腫、腹水、腹脹等。腫瘤轉移至肺可引起咳嗽。腫瘤侵犯阻塞肝靜脈或下腔靜脈時可出現加重的下肢水腫,腹水等。

腹水為晚期肝癌的體徵。如由肝靜脈或門靜脈阻塞所引起,為高張力性腹水,由肝硬化引起者張力較低。有肝靜脈或下腔靜脈阻塞或低蛋白血症者,可伴有下肢水腫。

黃疸為肝癌的晚期體徵,多由於癌細胞直接壓迫或侵入膽管、總膽管等,也可是肝細胞的損害引起。

旁癌綜合徵(paraneoplastic syndrome),常見的是由肝癌本身製造和分泌某些引起異常代謝的異位賀爾蒙所導致。有:低血糖症,紅血球增多症,高血鈣症,高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肝癌晚期常出現很多併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肝腎功能衰竭、巨大癌瘤破裂出血及癌性胸腹水等,常危及生命。

血清中對肝癌最具診斷意義的是胎兒蛋白(AFP),正常成人血清AFP濃度一般在5.8μg/L以下,肝癌病人血清AFP濃度與肝癌大小有明顯的相關性,癌組織越小,AFP越低。若AFP>400μg/L,持續4周以上或AFP>200μg/L持續2月以上並能排除假陽性即可診斷為肝癌。

傳統上,肝癌早、中期以手術為主,提倡早期發現,早期切除;復發,再切除,再復發,則再切除,但肝癌手術後並非就一勞永逸,仍然有復發之可能性,其預後因素包括術前單顆腫瘤,小腫瘤(小於五公分),有包膜、無血管侵犯、無明顯肝硬化者,這些患者其術後預後較佳。現在除了手術之外,小的癌腫瘤可用酒精或醋酸肝內注射清除,再大一些的可用無線射頻熱療法(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Hepatoma),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探針經人體表面插入肝腫瘤中,再把熱導入腫瘤中將其殺死。瀰漫型及多發型肝癌既不適合開刀,也無法施行超音波指引下的各種局部治療,比較適合的就只有肝動脈栓塞術及化療。晚期則以中醫藥治療為主,必要時配合西醫姑息性治療。化療對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始終不好。預防,對於肝癌至關重要。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道:『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說明脾和則臟安,邪不可犯。因此,調暢情緒、佐以飲食,並配合中藥健脾理氣可有效防治肝病。現有許多學者通過調理脾臟功能來防治肝癌,結果是確有療效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