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12/19 近六成上班族火燒心 胃食道逆流患者增加

近六成上班族火燒心 胃食道逆流患者增加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導致「火燒心」患者快速增加,根據醫師表示,近來門診因胃食道逆流疾病就診人數約增加2成,根據104市調中心調查顯示,科技、金融保險、大眾傳播等三大產業的工作者中有約六成有胃食道逆流,其中有52.9%疑似與5.7%確診。然而,疑似胃食道逆流的人卻不願看醫師的人中,有25%表示,是因為捨不得花錢看病,醫師提醒,長期忽視治療,有可能引發食道癌。

臨床上有許多因為火燒心、胸悶不適或長期咳嗽病患經由心臟科或耳鼻喉科輾轉而至胃腸科求診。所謂胃食道逆流症是胃內的內容物(如,膽汁、胃酸、食糜等)因賁門括約肌無法正常運作,以及胃排空不良,異常回流到食道,刺激食道壁而產生不適症狀,最常見的情形為俗稱火燒心的胸口灼熱、嗝氣、嘔酸水、咽喉異物感,甚至出現胸悶、長期咳嗽等症狀。

調查也顯示,除了生活壓力外,飲食及生活作息,也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主要成因。調查中表示「經常」或「大部分皆是」暴飲暴食的民眾,被診斷出有「胃食道逆流」的比例較高,分別有13.8%與14.3%;此外,經常或大部分皆是飲用油炸、刺激性食物的民眾疑似患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比例也高達60.3%~61.4%,明顯高於其他族群。

對於胃食道逆流疾病認知上,似乎與學歷也有點關聯,教育程度越高的民眾,有聽過及了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越高(29.0%~45.1%);胃食道逆流並不單純是中高階層主管會得的疾病,而應該是以工時長且作息較不規律的職務性質為主,有9.7%的中階主管已診斷出,業務及產業線作業員疑似患病的比例分別為58.8%及58.3%,因此,業務及產業線作業員也可能是主要族群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陳志彥表示,胃食道逆流是上班族中愈來愈普遍的毛病,尤其是都會區更是盛行,主要成因是上班族大多以外食為主,且因為生活、工作壓力較大,也容易造成飲食及作息不正常的問題,相對也提高的罹患率,治療需要三管齊下,包括藥物、飲食和生活習慣,三方面配合。

目前胃食道逆流在藥物治療上,主要以制酸劑、組織胺乙型受體拮抗劑、以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為主,其中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效果比較好,患者接受度也大,一般療程約需四至六個月,只要有四個月內有效胃鏡或X光攝影檢查報告,且符合給付標準,都可以獲得健保給付,或者也可以直接選擇自費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

至於在飲食及生活習慣方面,陳志彥醫師建議,治療GERD帶來不適的症狀,除了配合醫囑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外,更要好好的改善生活作息,學習放鬆。同時還需一併控制體重及飲食習慣,少量多餐,平常盡量避免辛辣、油炸或過甜的食物,剛吃飽飯時,不可平躺睡覺;另外,最好戒菸,少喝酒及含咖啡因飲料,因為酒精及尼古丁可能促使胃酸分泌,並導致食道下括約肌開合異常問題。陳志彥叮嚀,良好的生活習慣輔以藥物治療,是對抗胃食道逆流的不二法門。

胃食道逆流疾病盛行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雖然它不致引起立即生命的危險,但若不治療,除引起不適外,也可能因食道下端長期反覆發炎及潰瘍,產生細胞變性,形成「巴瑞特氏食道」,據西方部分研究顯示,甚至有導致「食道癌」的機會,患者不得不慎。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3964

12/19 英研究顯示:一個噴嚏5分鐘可傳染150人

英研究顯示:一個噴嚏5分鐘可傳染150人
2008-12-08 09:19:02 王禮陳 新華網

人們都知道咳嗽和打噴嚏能傳播病菌和病毒。

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在上下班高峰時期的人口密集區域,一個噴嚏可以在5分鐘內把感冒病毒傳染給150個人。

傳染快 2秒內病毒散周圍

生產知名感冒藥Lemsip的製藥公司對1300名上班族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去年冬天至少96%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上班族患過1次感冒。相比之下,那些在家工作的人只有58%患上感冒,步行上下班的人患上感冒的比例為88%。

感冒和流感專家羅傑·恩德森博士對這一結果進行分析發現,人在打噴嚏時,一次可以噴出10萬個唾液飛沫,這些飛沫以每小時145千米的速度在空氣中傳播。

除非打噴嚏的人用紙巾或手帕捂著嘴,否則唾液中所含的細菌和病毒可以在2秒之內附著到扶手、座位等會不停被人抓摸和觸碰的地方。

據恩德森博士測算,有10%的人會接觸到被這些噴嚏「感染」過的地方。在車站自動扶梯等人流密集處,5分鐘內就會有150人受「感染」。

不經意 多數人不避感冒者

研究人員補充說,那些乘車上下班的人通常能意識到別人的感冒症狀,有67%的人表示即使自己病了也要坐車去上班。

受調查者中有20%的人表示,對其他乘客打噴嚏時不使用紙巾感到惱火;33%的人表示,對其他人咳嗽時不捂嘴感到生氣。男性似乎更容易犯錯,因為他們當中只有67%的人會隨身帶著紙巾,而女性隨身攜帶紙巾的比例為81%。

12%的乘客表示看到別人吸鼻涕會感到緊張,清清嗓子只可能讓3%的人有些敏感。遇到周圍有人打噴嚏,大多數人會選擇走開或一笑了之,只有8%的人會直接提醒那些打噴嚏的人或坐在身邊咳嗽的人注意自己的舉動。

可防止 常備紙巾多笑笑

英國《每日郵報》5日援引研究負責人漢娜·諾瓦克的話說:「我們不可能完全避免細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採取很多措施防止它們傳播,尤其是當你置身於一輛擁擠的通勤列車上。」

她提醒人們打噴嚏前應該考慮一下別人,因為如果不用紙巾摀住口鼻,就不只是自己一個人感到不舒服,而是可以在5分鐘之內把感冒傳染給車上其他乘客。因此,製藥公司建議公眾常備紙巾。

此外,研究人員還建議大家在上班途中開心地笑笑,因為當一個人情緒較好時他的免疫力也會增強。(王禮陳)

12/19 肝指數正常≠沒肝癌 每天奪21條命 防治國病最大漏洞

肝指數正常≠沒肝癌 每天奪21條命 防治國病最大漏洞
【 2008-08-0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根據衛生署最新公布96年十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中,肝癌佔據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一名,同時是女性第二名,台灣去年死於肝癌7809人(男性5650人、女性2159人),等於是每天平均超過21人死於肝癌。

96年肝癌死亡男性近8成集中50歲以上,女性逾8成集中於60歲以上。

為何會得肝癌?

肝癌,正式名稱是肝細胞癌,一直對國人健康、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肝癌成因十分複雜,但大致而言,與早年感染B型、C型肝炎脫不了關係,此外,致癌因子如攝取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酗酒、抽菸、嚼檳榔等都是危險因子。

B、C型肝炎: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健弘指出,在台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感染B肝或C肝之後,部分人變成慢性肝炎,再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形成肝癌。

酒精:酒精會破壞肝細胞,初期只是脂肪肝,再進展到酒精性肝炎,久而久之甚至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千萬不可酗酒。

藥物:藥物進入人體後,多半靠肝臟代謝,如果用藥不當,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藥物性肝炎,也會步入肝硬化、肝癌的後塵。

黃麴毒素:黃麴毒素也是造成肝癌的重要因素。陳健弘表示,可能會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包括花生、豆類發酵製品,建議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臭豆腐等發酵製品。

菸和檳榔:菸和檳榔也是引發肝癌的危險因子,肝功能異常的B型肝炎患者,如嗜菸酒、檳榔,惡化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是肝功能正常、沒有這三種習慣的19倍。

為什麼肝癌初期不易察覺?

「醫師,有沒有驗錯? 」許多人被宣布得肝癌時,睜大眼睛難以置信,自認肝功能很正常。

「沒錯!」陳健弘表示:「有太多人都迷信肝功能指數,以為指數正常就一切OK。」他就碰過不少病人剛做過健檢,而肝功能指數(GOT、GPT)都在正常值範圍內,「怎麼可能才短短的一年就長肝癌? 」面對這樣的質疑, 連 醫師也覺得「這就是肝病防治的盲點,也是被國人誤解最深的一項。」

陳健弘指出,肝癌最主要的初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或「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因此如果肝功能檢查報告顯示為「正常」,並不代表肝臟是健康的。何況在肝癌初期,肝指數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時,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GOT、GPT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也不會太高。

也有人以為肝病會有黃疸症狀,但陳健弘表示「這種觀念也是似是而非」,因為黃疸所表現的症狀,除了肝病之外,還有膽結石、胰臟炎的問題。陳健弘說,如果要從皮膚變黃、眼白變黃或尿液呈茶褐色,甚至容易疲勞、腹脹,來回推是否肝臟有問題,也易有誤。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肝臟本身幾乎沒有神經,所以肝癌通常不會痛;如果腫瘤體積不是很大,多半還不至於影響肝臟的功能,也還不會對血管、膽管造成壓迫,所以病人多半不會感到任何異常現象。

哪一種方式最能查出肝癌?

由於肝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以為意,因此,專家建議,即使是健康的B型肝帶原者及有C肝抗體者,成年之後應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搭配胎兒蛋白(AFP)血清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臟超音波檢查: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專研肝臟超音波,他說,超音波掃描已被醫界證實是診斷肝癌最佳的利器,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且不具侵襲性,病人也不會有痛苦。尤其是有經驗的醫師,小至 1公分的肝臟腫瘤,也可以偵測出來。更別是說是已侵犯到鄰近的血管或膽管,有沒有腹水,都可以從超音波看出來。

他建議,B肝帶原者及早年曾感染C型肝炎者,最好每年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至於非B肝帶原者,如果不是因接種B肝疫苗而產生自然免疫的抗體,而是從小是由母體垂直感染,卻幸運痊癒而轉化為抗體者,由於體內仍殘存一些極少量的病毒,也要在40歲以後,每隔2至3年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

胎兒蛋白:抽血檢驗胎兒蛋白也是早期診斷肝癌的方法之一。許金川表示,胎兒蛋白在臨床上是肝癌的腫瘤標記,但胎兒蛋白正常也不表示沒有肝癌,因此只能作為參考的指標。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懷孕婦女的胎兒蛋白也會異常升高。所以,如果驗血發現胎兒蛋白異常升高,也不能因此斷定是罹患肝癌,應該再配合影像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才能準確地判斷。

肝癌高危險群

●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



---------------------------

《名人抗癌的秘密》高金 戒掉豆腐乳 愛上網球拍【 2008-08-03/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報導


踏入政壇前,高金素梅是活躍於演藝圈的明星;民國82年主演李安執導的「宴」,把她推向了演藝事業的高峰。民國85年投資的「梅林婚紗」大火,讓她歷經人生的低潮。不過對她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民國88年,她34歲時,被醫生診斷出罹患肝癌。

B肝帶原者 高中時驗出

高金素梅說,自己高中時就曾經被檢驗出是B肝的帶原者,加上自己在演藝圈時,生活作息不正常,而且菸、酒不忌,因此對於自己被檢查出罹患肝癌,其實並不這麼意外。

她說,和一般人得肝癌前都會先歷經嚴重肝炎、肝硬化不同,她是直接跳到「肝癌」,算是特別的案例。

高金素梅認為,罹患肝癌,心理的壓力和低潮,遠遠大於生理的因素。

壓力的來源,就是梅林婚紗大火,那時極度沮喪、抑鬱,「癌細胞的產生,應該就是在那段時間發生的。」

薄膜包覆型 較不易擴散

高金素梅說,自己非常幸運,她的肝腫瘤是屬於「薄膜包覆型」,比較不容易擴散;她在 88年7月27日診斷出肝癌, 7月31日就開刀割除;此後每半年作一次肝功能檢查,每年作一次全身健檢,現在已經完全康復。

日走一小時 不沾大豆類

高金素梅開刀後搬到陽明山上休養。她說,那一年是一生中最輕鬆、愜意的日子,沒有工作羈絆,早上起來就健行一個小時,然後待在大樹下休息,吸收芬多精;吃的是生機食品,除了姊姊自製、用發芽的黃豆磨成的豆漿,所有豆類食品都不沾,因為醫生提醒大豆食品可能含有黃麴毒素。

休養一年後 大膽選立委

就這樣休養整整一年,高金素梅「復出」後的第一個重大決定,竟然是投入立委選舉。一般人的理解是癌症痊癒者,尤其是肝癌,不宜過度疲勞。當時身邊的朋友都勸她不要參選。

高金素梅說,壓力和疲勞不是重點,關鍵在於是否「透支體力」。她說,過去在演藝圈日夜顛倒常常熬夜,累到體力透支都還不知道,那是對身體消耗最大的;投入政壇後,儘管行程緊湊,但作息正常,只要感到疲倦,她就抓緊任何休息時間,恢復體力,所以身體狀況反而比以前好得多。

不再吃泡麵 隨時做按摩

除了不抽菸、戒掉自己過去喜歡的泡麵、豆腐乳以外,高金素梅現在飲食上並不忌口,每天晚上12點睡覺、早上8點起床,然後打網球;每個月至少作兩次全身按摩,以解除疲勞。

曾寫好遺書 但心存感恩

對於已經被診斷的罹癌者,高金素梅建議,不要慌張,一慌張就無法冷靜判斷,甚至把自己當成「白老鼠」亂吃藥,應該先聽聽醫生怎麼說。

其次是「貨比三家」,既然已經看了第一個醫生,不妨到其他醫院再次診斷,並且多充實所患疾病的知識。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放鬆心情」。

她說,癌細胞惡化與否,與心情絕對相關,愈難過沮喪,惡化得愈快;她不否認,自己當時連遺書都寫好了,但心情很平靜,甚至心懷感恩。因為比起許多意外往生者,她知道自己就算因此離開人世,也還有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聚,做好準備。

高金素梅抗癌小檔案;
年齡:43歲;
現職:立委;
發現罹癌:34歲(1999年);
治療方式:開刀割除;
發現到開刀:4天

術後養生:飲食,戒菸酒、吃生機食品;運動,每日健行、打網球

觀念分享:知道罹癌「不要慌張」;就醫不妨「貨比三家」;最重要是「放鬆心情」


---------------------------

主治醫師的話/蘇起很配合 妻子很照顧【 2008-08-0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整理

雷永耀(台北榮總副院長):一般來說,腫瘤外有一層類似包膜的纖維化組織,相對其他侵略性的腫瘤,的確不容易擴散,治療後也較不容易復發。蘇起是個相當配合的病人,同時還有妻子陳月卿盡心盡力的照顧。

能恢復健康,能繼續努力工作,病人的配合治療以及家人的細心照顧是關鍵。包括飲食、生活習慣調整,盡量不要飲酒、減少勞累等各種傷肝的機會。



《名醫抗老》台大醫院口腔內科醫師孫安迪【 2008-08-02/聯合晚報孫安迪樂活養生全方位精力湯‧冷水澡‧練吐納‧愛高歌/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哈!哈!哈!笑聲宏亮,丹田有力的台大醫院口腔內科名醫、免疫學博士孫安迪,總是人未到,笑聲先到。氣色紅潤,充滿活力的他,看不出來已經55歲。提及養生之道,從飲食、養生功、呼吸吐納,談到保持愉快心情,豐富精彩的養生方法,確實與眾不同。

孫安迪出版過多本免疫養生的暢銷書籍,四處演講,傳授養生功法及經驗,最近幾年還跨海至大陸上海、湖北、天津等中醫藥大學,擔 任客座 教授。他堅信,新鮮的蔬菜水果就是抗老防癌、增強免疫力的神奇秘方,生菜沙拉是他的最愛,早餐總要喝上一杯蔬果精力湯。除了多吃蔬果之外,他每天都要吃一顆紅殼的有雞蛋。

喝蔬菜水、安迪湯抗老

吃得講究,連喝的水也不能隨便。孫安迪表示,飲用水相當重要,喝好水、喝夠水,才能養好身。體重 70公斤的他,每天至少得喝 2800cc的水。不過,他幾乎不喝外面的水,只喝從自家過濾器、能量器所產出的能量水,以及自創的「安迪湯」。

出名的安迪湯作法很簡單,兩碗水加生黃耆四錢、枸杞三錢、紅棗三錢,以小火熬煮,濃淡不拘。要是嫌麻煩,可以煮七天份,放在冰箱冷藏,冰冰涼涼的,夏天飲用也不錯。如果覺得記憶力變差,想要補腦,還可加上「天馬」這一味中藥。

為了讓自己更健康,孫安迪幾乎成了一個業餘氣功師傅,從14年前開始禪修、練氣功,呼吸吐納已小有成就。不管是睡覺、走路,甚至看診,24小時都採用腹式呼吸,可以感受體內真氣流動,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洗冷水澡 幫血管做SPA

洗冷水澡也是孫安迪的養生小秘訣。他表示,冷水澡可以幫全身血管做SPA、做體操,年輕時他在馬祖服役,幾乎天天洗冷水澡,從不會感冒生病。這幾年來,又開始洗冷水澡,夏秋兩季一定洗冷水。

洗冷水澡會有什麼好處?孫安迪分析,身體剛接觸到冷水,皮膚血管收縮,此時血液流至內臟,過了幾分鐘之後,皮膚開始泛紅,血液又流回皮膚,透過血液快速循環,幫血管做體操。

40歲前後是養生保健關鍵

孫安迪認為,人一過了40歲,身體免疫力就會逐漸變差,到了65歲,衰老程度更加明顯。因此,40歲前後可是養生保健的重要關鍵,千萬不能馬虎。不少醫學系同班同學未老先衰,甚至有人死於癌症,或是過勞死,救人的醫師反而比一般人短命早死,確實很諷刺。

「負面情緒是養生防老的最大障礙!」執醫20多年的 孫安迪以 醫師為例子,他表示,只要進入診間,醫師就得面對許多愁眉苦臉的病人及家屬,長期吸收到負面情緒,如果沒有適時排解,身心壓力之沈重,可想而知。

孫安迪指出,國外臨床研究顯示,一旦內心產生負面情緒,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網絡就會亂掉,導致免疫力越來越差,長久下來,當然就會不健康,容易生病。

甩開負面情緒 樂觀過生活

孫安迪認為,如果能夠保持愉快心情,擁有一顆樂觀進取的心,就能遠離負面情緒、負面想法,常保身心健康。要是可以歡樂氣氛帶給周遭的親朋好友,不僅自己健康,別人也能感受到歡樂的氣息。

民國73年,孫安迪擔任第三年住院醫師,憑著對歌唱的熱愛及自信,報名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歌唱節目「五燈獎」。一路過關斬將,衝至了三度五關,但升上總醫師之後,醫院工作繁重,只好放棄衛冕。

唱歌也成為他最大的休閒嗜好,只要興致一來,就會引吭高歌,自娛娛人。回憶起年輕時參賽的情況,孫安迪大笑說,如果他繼續比賽,可能比阿妹張惠妹還紅。開朗豁達的個性顯露無遺,這也是他深受病人喜愛的原因。

12/19 想懷孕 最好先戒咖啡

想懷孕 最好先戒咖啡
喜歡喝咖啡的女性若想懷孕,最好先戒一下咖啡。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初期,就算每天只喝兩杯咖啡,攝取的咖啡因量已足以傷害胎兒心臟發展,生下的孩子可能終生心臟功能欠佳。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若懷是男性,即使孕婦接觸的咖啡因不多,也有可能導致小孩體脂肪量增加。

研究人員解釋,雖然是老鼠實驗研究,但咖啡因在人類體內產生的生物作用、因果反應應該與老鼠十分類似。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生物醫學聯合會期刊,研究主持人為耶魯大學兒童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史考特‧瑞夫基斯(ScottRivkees),他表示,這項研究關心的是懷孕早期若暴露於咖啡因,可能會產生哪些風險。

研究人員將懷孕的老鼠老鼠分別處在兩種不同環境中四十八小時。第一大組的老鼠處於正常空氣之下,這組老鼠被分成兩小組,研究人員為其中一組注射咖啡因,另一組則注射鹽水。而另一大組老鼠則在氧氣減半的環境中,也是一樣一組注射咖啡因,另一組注射鹽水。

研究人員發現,不管氧氣濃度多寡,老鼠只要被注射咖啡因,胎兒都會長出一層薄薄的組織,這層組織會分隔心臟某些心室,而沒注射的老鼠則沒有這種現象。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因對胎兒影響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一輩子。另外,若注射咖啡因老鼠懷的是公老鼠,這群老鼠體脂肪率會比正常鼠增加二十%,心臟功能也會衰減三十五%。

期刊主編傑拉爾德‧威斯曼(GeraldWeissmann)指出,咖啡因無所不在,飲料、食物、某些止痛藥,甚至糖果裡面都有可能含咖啡因。這篇研究提醒孕婦,最好能遠離咖啡因,以免胎兒受到影響。

12/19 孩子吃多睡多易暴怒 躁鬱上身

孩子吃多睡多易暴怒 躁鬱上身
青少年突然間歇性出現暴怒、吃多睡多、「想像」父母對他不好、講電話時間拉長,甚至懷疑有人要下毒害他,過一陣子又好轉,可能不只是叛逆,而是躁鬱症發作。

包括台北榮總精神部主任蘇正平等25位精神科醫師,今天一起發表新書「走進躁鬱世界」。台北榮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映雪也表示,躁鬱症患者大約有70%以上都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病,大多數病人回憶起第一次發病的時間,多半都在十多歲就讀國高中或大學階段。

但家長常會誤以為孩子只是課業壓力大、或是青春期必有的叛逆現象,以致於在精神科臨床經驗上,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在首次發病之後的十年,才正式接受正確的治療。

她提醒,若青少年突然話變多、愛跟父母爭辯、愛吃愛睡,過一陣子又恢復正常,一陣子又感覺「怪怪」的,可能不是叛逆,而是生病了,應該到精神科門診就診。

不過,陳映雪也說,早發病代表基因或體質大有問題,因此越早發病,病情也會越嚴重,不過不少年輕患者不把醫師的診斷當一回事,或是擔心吃藥被同學發現,一覺得自己狀況好轉就自行停藥、或在門診失聯,反而會頻繁進出醫院,復發會一次比一次嚴重,情況越來越糟。

蘇東平也指出,躁鬱症患者在未接受治療時,病人的神經細胞會逐漸的萎縮,一旦接受治療,細胞則會像春天的樹木一樣發出新芽。因此他強調,應該將躁鬱症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般,都需要被持續的追蹤觀察。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12/18 強迫症的認知治療四步驟

強迫症的認知治療四步驟
強迫症是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藥物治療有其相對的藥理機轉與臨床意義,但是等待藥物療效完全發揮之際,患者還能做什麼?有沒有藥物以外的治療方式?想必是許多人關心的。「認知行為治療」常用於身心疾病與特定症狀的治療,包括針對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可以訓練患者學習有效的轉移技巧,或許與疾病共存,卻不隨症狀起舞。

直接的面對症狀要做到轉移或忽略,通常對個案而言是相當困難的,需要有系統的因應步驟與方式,耐心持續的練習,強化自我的認知調整能力,循序做到調適症狀、克服疾病控制的目標,就是下列所謂的「認知四步驟」:

1.再確認:「這些意念就是強迫症的表現!」
一旦出現重複強迫的意念,告訴自己這是強迫症的影響,確認症狀的表現

2.再歸因:「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
接著提醒自己,強迫症是大腦功能疾病,會出現強迫意念與行為,都是因為生病的關係

3.轉移注意力:「我可以離開,去做我該做的事!」
篤定的讓自己離開過去反覆焦慮的情境,去做其他應該做的事情

4.再評價:「我可以不受強迫症的控制!」 
回饋自己可以跳脫症狀,不再只是受限於強迫症的控制


張育彰醫師小檔案
現任: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精神科、憂鬱症衛教駐院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市立療養院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特約醫師
名恩療養院醫療副院長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專長:精神復健治療壓力調適婦女心身醫學

網址:張育彰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臺安醫院 張育彰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77&category=醫藥疾病

12/18 什麼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什麼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持續的焦慮不安、消化不適等身心症狀,當我們前往就診而醫師可能會說:這是自律神經的問題;倒是患者往往心裡納悶,啥米叫做「自律神經失調」?要瞭解這個診斷名詞,可以先從自律神經瞭解起:人體有「中樞神經」和「自律神經」,中樞神經掌管思考、情緒、動作、行為等,這些功能表現可受意識控制;而自律神經是自己無法控制,負責心跳、呼吸、血壓、體溫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維持與協調。自律神經系統由延腦和下視丘發動,傳達到人體各個臟器進行調節,即使在睡眠或無意識狀態,器官運作仍然持續而不會停擺。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是促進性的,當我們感受壓力、危險時,身體就會啟動相關必要的機能,例如: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呼吸變快、體溫增高,讓人體保持警覺、提高專注力,達到可以積極應變的狀態。副交感神經是抑制性的,負責讓人體鬆弛休息、保存體力、促進消化、睡眠啟動等。

可以簡單形容比擬,交感神經像是汽車的油門、副交感神經就像煞車,兩者作用相反但又相輔相成,當油門與煞車可以正常運作,車子開得動也停得穩,才能安全適切地發揮完整的功能;所以人體自律神經的作用,也需要兩個系統正常拮抗調節,否則就會導致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一旦發生自律神經失調,臨床的症狀表現,就看這兩者誰強誰弱,如果是交感神經過強,就會出現焦慮緊繃、心跳很快、血壓升高;如果是副交感太強,就容易覺得疲憊懶散、精神不濟、體力下降。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是全身性的,不一定作用在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以睡眠為例:睡眠品質由大腦控制左右,但睡眠的啟動,則要靠自律神經正常調節,因為交感是促進,副交感為抑制,所以當交感神經減弱、副交感增強時,才能進入睡眠;睡醒時,則是交感上昇,副交感下降。

現代人承受許多壓力的情況下,會讓體內可體松(皮脂類固醇)分泌增加,提高交感神經的興奮度,當我們應該休息睡覺時,交感神經仍然亢奮作用,副交感就無法運作啟動睡眠,所以會睡不著。而有些憂鬱症患者則是剛開始能入睡,但睡眠中交感神經仍然持續運作,整個自律神經無法適當調節,人體無法放鬆、休息,也會產生半夜心悸、早醒的症狀。

身體的內臟器官,例如:心臟也是受到自律神經調節,當自律神經失調,心臟會產生胸悶、心悸、心跳加速的症狀;至於其他的生理失調症狀:手抖、頭痛、盜汗、腹瀉或便秘、腸胃不適、頻尿等現象,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可能都不一樣,就看是哪個部位的自律神經相對敏感所導致;遇到壓力的時候,有人鬧肚子腸胃出狀況,有人則是頭痛,道理就在這裡。

雖然,自律神經無法透過意志控制,但是可以強化我們中樞神經的調節性,當出現壓力情境時,首先學習清楚辨認,掌握身心的反應訊息,也開始選擇自己面對壓力的因應態度:除了獨自面對壓力,是否能夠尋求其他資源?「危機也可以是轉機」、「壓力能夠激發潛力」等;其次,面對壓力「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一味急著回應、抵抗,反而容易陷入慌亂,何妨試著跳脫當下的泥淖,「轉移注意力」,為自己爭取適度的空間與時間,終究能夠找到更恰當的解決辦法。而且,壓力誘發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可以透過放鬆、運動、作息調整等方式,開始適當的身心保養,其實調整體質,就從改變不良的生活形態做起,部分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是可以逐漸調整改善的。


張育彰醫師小檔案
現任: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精神科、憂鬱症衛教駐院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市立療養院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特約醫師
名恩療養院醫療副院長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專長:精神復健治療壓力調適婦女心身醫學

網址:張育彰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臺安醫院 張育彰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79&category=醫藥疾病

12/18 灰指甲治療須知


灰指甲( onychomycosis)症狀

灰指甲是指甲或趾甲受黴菌感染,而引起的指甲變色、變形、增厚、脫屑、粗糙易碎、指甲分離等現象。其學名為甲癬,是最常見的指甲病變。黴菌以指甲的角質為養料生長繁殖,當感染部位角質養料喪失後,指甲會變白或變黃,後來又變成灰褐色或棕黑色,指甲變形,指甲的結構也會變厚且易碎,更會蔓延至其他指甲。

黴菌寄生在指甲內,往往便成為散佈黴菌的中心點,灰指甲甲屑掉落,可能因此將黴菌傳染給別人,特別是同住一起的家人,在皮膚科門診中經常可以發現此類型患者。另外,灰指甲也會反覆感染自身的皮膚,造成手癬、足癬、股癬等疾病。

灰指甲的治療,在早期確實困擾許多患者,一般傳統的「拔指甲」方法,其實並不適當。因為黴菌感染的位置是在指甲下的甲床中而非指甲的甲板上,將指甲拔除的處理方法並不能將問題根本的解決,況且因一個新的外傷傷口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灰指甲治療的方式可分為外用藥之治療,及口服藥物治療兩種。
1. 外用藥治療每天早晚各擦藥壹次,直到痊癒為止(約需治療半年到一年)。擦藥之前可先去除部份感染黴菌的角質層,也使藥物更易滲透,同時刺激指甲生長,縮短治療時間。 彈藥小心不要造成一個新的傷口以免造成細菌感染。
2. 口服新一代的抗黴菌藥,一天一次,手指甲受感染者需服用六週,腳指甲需服用 12週(注意:需每天持續服用,不可間斷),停藥後分別觀察3至6個月及6至9個月,新長出來的指甲可成為正常的指甲,治療率可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但在服藥的過程需要定期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GOT GPT,若有異常狀況時即應立即停藥。


認識灰指甲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吳育弘醫師

灰指甲是一種因黴菌感染指甲所導致的疾病,常見的感染原有皮癬菌及念珠菌。灰指甲發生在腳趾的機會較高,因為現代人整天穿著鞋襪的時間較長,常常給腳部溫暖潮濕的環境,而使黴菌有機可乘。當黴菌侵入指甲時就會形成灰指甲,若侵入腳部的皮膚則會形成香港腳。手指的灰指甲比較少見,只有手部常常需要在潮濕環境下工作的人,如廚房、市場、檳榔工作者,手指甲比較容易受到黴菌感染。黴菌一旦侵入指甲,便會逐漸使指甲的甲板變厚,變色,不但外觀上不雅觀,變厚的指甲也容易嵌入旁邊的皮膚而形成嵌甲症或甲溝炎;掉落在鞋襪或地板的甲屑,更可能造成其他皮膚部位或家人的黴菌感染,因此目前皮膚科醫師大多認為灰指甲是需要治療的。

如果只有小面積的指甲感染,可以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塗抹治療,一般需要有耐心及恆心地使用半年至一年;如果有多個指甲或大面積的指甲感染,則需要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手指甲需要服用6週,腳指甲需要服用12週。服藥前必須讓醫師了解您的身體狀況、目前藥物使用情形,來決定合適的用藥。並且在服藥前及服藥期間,最好還要定期抽血及回診以追蹤您的身體狀況,來避免藥物的副作用。灰指甲治療成功後,仍要注意保持手部及腳部的乾燥及衛生習慣,以免治癒後再度被感染而復發。

其他還有許多指甲的疾病,如指甲分離症、指甲變形症等,在外觀上與灰指甲類似,但並不是由黴菌感染所引起,因此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民眾如果有指甲的問題,應該先前往皮膚科醫師處看診,確定診斷後再決定治療的方式。


甲癬治療須知
甲癬 (onychomycosis, tinea unguium)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許明隆醫師

甲癬是什麼?

甲癬(俗稱灰指甲)是黴菌感染侵犯到指/趾甲造成指甲本身變黃變灰變厚,易產生碎屑及外觀難看,雖不致於太大的不適,但是潛在傳染給自己或別人的皮膚(如香港腳、體癬)的機會,且對在意外觀的年輕男女性,也是一種困擾的問題。

甲癬不痛不癢可以不治療嗎?

一般甲癬一旦產生,不治療是不會自動痊癒的,所以為自己也為別人著想應好好治療。

甲癬治療方法及效果如何?

由於外用藥穿透效果不足,甲癬的治療以口服藥為主,尤其侵犯許多指或嚴重的甲癬更應該用口服藥治療。若經一完整療程(指甲需6週、腳趾甲需12週),在十八個月後的追蹤,可達到80%的治療率。

口服甲癬是一極簡單方便又有效的療法。不像有些病的治療,病人需配合(甲溝炎病人必須嚴禁常要沾水的工作),它只需每天服藥就可以達到極滿意的效果。

甲癬口服藥物是一高貴藥物(一個療程要4,000~8,000元),故健保局規定須連續一完整療程,若病人中斷治療,給藥時間無法延長,若病人因此而服藥不足,效果大打折扣就太可惜了。

甲癬完成療程還是絲毫不見效,是為什麼?

由於診斷不正確的可能性最高,因類似甲癬的指甲病變不少,最常見是乾癬(牛皮癬),這種疾病常有其他的皮膚表現可做鑑別,但少數病人從指甲先侵犯時就很不容易區別。另外,甲床剝離或甲溝炎或其他受傷後的指甲變形也是常用混淆的例子。

醫師要如何避免誤診而避免療效不彰,減少病人時間及健保資源浪費

除要累積個人治療經驗,要常替病人刮皮屑做顯微鏡的檢查,一旦有疑問就要常做把臨床檢驗結果及治療結果判斷,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對症下藥,一般說來指甲的病人求診,只約有50%是甲癬,這意味著還有一半的病人不是甲癬,需好好在診斷上區別以免白費時間及金錢。

口服抗黴藥物的副作不是很可怕嗎? 真的可以吃嗎?

口服抗黴藥物在國內曾有導致肝炎的病例,唯都是屬於個人體質的過敏反應,並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就像我們在口服各種感冒藥一樣,真正發生過敏的機會是極少的。


資訊來源:
http://www.e-chyun.com/p5-3-7.php?run=4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1111&prev=1121&next=1092&l=f&fid=16
http://www.mmh.org.tw/taitam/derma/Main/07-education/Teach%20files/onychomycosis.htm

12/18 求財 開運微整形正夯

求財 開運微整形正夯
景氣不好,許多民眾都害怕突然失業或薪資縮水,深怕陷入裁員潮的恐懼讓有些人選擇用整形方式改變面相,祈求增加整體運勢。據統計,在年前至診所要求做「開運微整形」的民眾大幅爆增四成,整形外科醫師李朝熙表示,求診民眾多要求用玻尿酸、肉毒桿菌等注射美容,加強山根、兩頰、額頭等在面相學上代表「財運」的位置,來對抗這一波不景氣。

李朝熙醫師解釋,許多企業在面試徵才時,很注重面試者的外型,尤其是業務、服務業及演藝人員等更是如此,所以在失業率極高的時候,許多民眾開始會把錢投資在自己的外表,希望借由開運微整形的方式,讓運勢扶搖直上,由於外型轉變,心理上產生重新開始的感覺,加上過年前企業大幅的裁員危機,更讓開運微整形逆勢成長四成以上。

李朝熙醫師進一步解釋,在面相學來說,想增加財運的人,會希望額頭、鼻翼、山根及淚溝部份看起來豐滿,代表權勢、人氣旺,是加強財富跟工作運的地方;而景氣差、收入變少,夫妻跟情侶間也易爭吵,代表兩性感情的太陽穴、嘴唇部位豐厚者,則是可以幫助感情順利及家庭美滿;想要獲得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好人緣,下巴及兩頰是最好的選擇,可以增進人際關係、有貴人相助;另外山根及耳垂若是高挺、肉厚,則被視為未來會福氣、長壽,甚至大權在握,是大富大貴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面相學上,法令紋深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但是許多女性因為覺得看起來顯得衰老,還是會選擇填平。

李朝熙醫師提醒,民眾若想以玻尿酸整型,也必須注意自身體質,並選擇專業的醫師,臨床上有病人因為醫師的技術問題,導致鼻子在注入過量玻尿酸後移位、塌掉,更有人在術前未告知鼻骨裝有安裝人工矽膠,導致施打玻尿酸時,注射劑量過多,使得微血管無法循環,進而造成細胞壞死,後果相當嚴重。

面對年前這波開運微整型風潮,李朝熙醫師建議,在手術前應與醫師做好詳細的溝通,醫師會根據整體臉形比例及安全考量,提出最適合的意見,以免造成臉部扭曲、變形甚至壞死,不但開運不成、反到毀了容貌,得不償失。

12/18 變臉 她,幾乎整臉移植 全球第一人

變臉 她,幾乎整臉移植 全球第一人
美國一支醫師團隊16日宣布,他們兩周前完成全球第四件臉移植,由於移植部分達80%,成為全球首件幾乎整臉移植。

接受這件臉移植的是一位女性,她臉部嚴重受損,寧願冒生命危險,接受換臉手術。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整型手術主任馬莉亞‧席米歐諾率領七位醫師,為她完成手術。她家人不願公開她的姓名,診所則定17日舉行記者會說明手術細節。

換臉、臉移植十年前還難以想像,全球第一件2005年在法國完成,一名38歲的女性臉部被她養的狗抓爛,醫師為她換上新的鼻子、下巴和雙唇,捐贈者是一位腦死的婦女。

2006年,中國大陸一名30歲的農夫被熊攻擊,接受手術,主要是修復鼻子、嘴唇,以及連接動脈和微血管。2007年,法國一名29歲男子基因失調引起臉部腫瘤,腫瘤大到他無法進食說話,只好手術。

以上三件臉移植都是局部,結果迄今情況尚佳,但臉移植的風險陰影仍在,因此疑慮難除。凡是器官移植都有排斥問題,以臉部移植來說,或者是新的臉組織攻擊病人,或者是病人的身體攻擊新臉,引起發炎。

相關併發症可能致命,病人術後必須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以減少器官排斥,如此則新器官無恙,但病人罹患癌症等問題的機率增加。

新臉如果不想只是一層面具,手術就必須連帶移植神經、肌肉及其他深度組織。移植如果失敗,目前的醫學技術將會束手無策。賓州大學生物倫理專家卡普蘭表示,情況最嚴重的時候,醫師可能必須讓腐選擇安樂死:「如果你的身體排斥新臉,那簡直生不如死。如果你的臉脫落,你無法吃東西,無法呼吸,只有安樂死一途。」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12/17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臨床診治之二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臨床診治之二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心中常有一大隱憂,就是每當天氣變化時,關節便開始僵硬.痠痛.疼痛或抽痛等等,因此很多病人都表示自己像「氣象台」,甚至在氣候變化之前,就可先預知即將變天。這在一般人聽來似乎帶些趣味,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而言,確是切身之痛,病人常常苦不堪言。

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多可分成初期的紅.腫.熱.痛型態;中期的痠抽痛居多之型態;以及晚期的痛而無力甚至關節變形之型態。至於天氣變化會誘發關節痛的,則以中期與晚期病人最易發生。

病患陳女士,40歲,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約4年,一開始也是從兩手腕開始腫痛,病情反復遷移多次後,近來兩膝也開始疼痛,惟紅.腫.熱皆似有似無,只要天氣要變冷或下雨,她兩膝症狀便會發作。

初診時,陳女士因兩膝疼痛,因而走路困難,她走進我的診間時,呈現跛行,需撐著一根小拐杖。另外,她還常常有全身無力倦怠的症狀。她無奈的說:「唉,我今年才40歲,林醫師您得救救我,我好像愈來愈嚴重了,這幾天腳竟然不能走了,會不會殘廢?」

我幫她把脈,發現陳女士脈象浮弦,舌色淡紅,苔色白,體質略為虛弱,說明她主要是風邪導致的關節痛,我給她藥方如下:

川牛膝3錢,羌活3錢,防風3錢,獨活3錢,生荊芥3錢,伸筋草5錢,透骨草5錢,路路通3錢,骨碎補4錢,威靈仙3錢,生白芍6錢,灸甘草3錢,生薑5片,紅棗4顆。

5天之後,陳女士來複診,我遠遠就看到她在櫃檯排隊掛號,走來走去都不需使用拐杖,於是我知道她症狀已改善了!因為如果她症狀沒改善,勢必無法擺脫拐杖;或是她服中藥後沒有效果,在這中間還請西醫打針吃藥,那她也一定不會回來複診了!果然,她一坐下來就先謝我,說她病情有好轉,並表示十分願意再配合後續的治療。

其實陳女士的症狀屬於風邪導致,所以用藥從去風方面去處理,很快即會見效,這就是對症用藥。我也看過陳女士之前在外處服用的藥方,藥材十分珍貴,常見人參.川七.龜板.鹿茸甚至蛤蚧等等極昂貴藥物,但這些藥對她的病情卻毫無幫助,原因就出在「不對症」,甚至這些昂貴的補藥可能使陳女士的關節更加發炎,病情加重。

陳女士之後持續治療,好到症狀幾乎消失迨盡,連她自己都說:「如果早知道服用中藥可以好到這樣的程度,就不要那麼早申請重大傷病卡,我現在可以這麼好,以現在的情況去買保險,保險公司一家會讓我買的,可惜之前已申請了重大傷病卡,現在沒辦法買了」!陳女士這一番話,足見她的症狀已復原到很好的境界。


林襄穎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寶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婦兒科及不孕症科駐院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
經歷: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前署立豐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專長:中醫婦兒科、中醫不孕症科、中醫內科、中醫腫瘤科、中醫風濕免疫科
網址:林襄穎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天寶中醫診所 林襄穎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75&category=醫藥疾病

12/17 從環境荷爾蒙來看現代女性文明病

從環境荷爾蒙來看現代女性文明病
自毒奶粉事件後,國人愈來愈關心食品衛生安全。然而,除了三聚氰胺之外,還有另一個隱形的殺手:「環境荷爾蒙」更是值得我們注意。環境荷爾蒙是日本橫濱市立大學的井口教授所創的流行詞,泛指被稱為「環境來的內分泌干擾物質」的一些人工合成化學物質,英文叫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簡稱為EDCs或EDs。這種常見的人造污染物會經由廢棄物處理過程而散逸到海洋、河流、土壤及空氣中,而且模仿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男人可能因此而面臨到「女性化」的風險。許多環境荷爾蒙都有生物累積的效應。因此身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體內累積的濃度更不容小覤。

男人面臨雌性化,讓男人深怕雄風不再,聞之色變!然而,對於女性而言,環境荷爾蒙更是另一大隱憂!根據美國抗衰老學會表示,荷爾蒙補充療法是抗衰老療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相當多的婦女害怕補充荷爾蒙會導致乳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副作用,因而不敢嘗試。這是2002年美國WHI(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的研究,而當時使用的是自馬尿萃取製成的荷爾蒙。然而,環境荷爾蒙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更是另人擔心。因為它在體內會干擾荷爾蒙的作用,使得人體荷爾蒙失調。美國抗衰老學會認為,若是補充「生物相同性Bioidentical」荷爾蒙,則是相當安全可靠的方法。所謂「生物相同性荷爾蒙」,是其化學結構與人體所製造出來的荷爾蒙一模一樣,對於人體而言是最溫和最適合的荷爾蒙。

而在女性的荷爾蒙療法中,荷爾蒙均衡療法更是重要!以女性雌激素來說,雌二醇與雌三醇的比例是相當重要的。一般藥物只提供雌二醇或雌酮。而雌三醇有天然防癌作用,預防乳房, 子宮內膜等富含雌激素受體組織過度生長。另外黃體激素可平衡雌激素的作用, 預防乳房組織的過度增生, 預防腦組織老化,刺激成骨細胞作用增加骨質, 兩種賀爾蒙在全身都扮演重要角色缺一不可。你以為女性體內只有雌激素嗎?其實還有少量的雄性激素。女性體內的雄激素可增加活力,它是天然抗憂鬱劑, 提高性慾及機能,並有助於肌肉組織的維持,減少到處腰酸背痛的不適。而褪黑激素也會隨年紀增長漸漸減少,經常影響年長者睡眠品質,適度補充有助改善睡眠減少安眠藥使用,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現代人該如何避免環境荷爾蒙的危害?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容器、保麗龍盛裝食物;用天然清潔劑,例如茶籽粉、小蘇打粉;避免使用殺蟲劑;徹底清洗蔬菜所殘留的農藥…等。預防勝於治療,環保才有未來。您所付出的努力,不僅是為了自已的健康,更會帶來地球上生物的福祉。


本文作者:洪作行醫師小檔案

學歷:
中山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中華民國神經專科醫師
美國抗衰老醫學會會員

現任:
三重市合健診所院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科合約醫師
合康專業健康管理中心 醫務長
台北市民生承安診所 神經科主治醫師

專長:
神經醫學、抗衰老醫學

本文作者【三重市合健診所院長 洪作行醫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72&category=醫藥疾病

12/17 八種食物最刮油

八種食物最刮油
營養學家認為,經常吃些降脂清腸的食物,不僅能排除油膩,更能保護心血管,防止“三高”。



北大第一醫院營養部主任孫孟氶他向大家推薦以下八種有助化解油膩的食物。

1、燕麥

具備降膽固醇和降血脂的作用,這是由于燕麥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種可溶性的燕麥纖維,在其他穀物中找不到。



2、洋蔥

洋蔥含有環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

外國人特別愛吃洋蔥,他們經常用洋蔥搭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解油膩。



3、玉米

含豐富的鈣、磷、鎂、鐵、硒等,及維生素A、B1、B2、B6、E和胡蘿卜素等,還富含膳食纖維。

常食玉米油,可降低膽固醇並軟化血管。煮玉米,是最簡單的做法。



4、山藥

山藥有“神仙之食”的美譽,其黏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肥胖。



5、海藻

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譽,其低熱量、低脂肪的特點令營養學家關注。

藻類含有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學物質,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多種生理功能。

海帶等褐藻含有豐富的膠體纖維,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



6、銀耳

銀耳滋而不膩,為滋補良藥,其富含膳食纖維,可加強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銀耳多糖屬植物多糖,有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和美容潤膚等作用。



7、芹菜

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特別含有降血壓成分,也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另外,芹菜葉中含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較多,吃芹菜時不要把嫩葉扔掉。



8、山楂

山楂中所含的果膠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常吃山楂可除油解膩,促進消化。

12/17 減肥重少油 營養師助調整飲食不挨餓

減肥重少油 營養師助調整飲食不挨餓
更新日期:2008/12/16 18:10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6日電)許多人想減肥但難見成效,宜蘭博愛醫院營養科今天表示,減肥須視個人情況,固定向營養師諮詢,這樣還是可吃原本喜歡的食物,但要少油、不吃宵夜,也不能餓肚子。


博愛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玉珍說,減肥不是要放棄原本喜歡吃的食物,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飲食情況,例如喜歡吃肉的民眾不要吃油炸類,要改吃滷的、蒸的或煮的;喜歡麵的民眾不要吃炒麵或油麵,最好改吃湯麵;愛好飲料的民眾最好改喝無糖茶飲,牛奶要喝低脂肪的;蔬菜具有飽足感,助排便,但要少油。


李玉珍表示,減肥一定要依照個人飲食情況,由營養師量身訂做菜單,或定期向營養師做飲食諮詢,但絕不能餓肚子不吃。


博愛醫院肝膽科醫師江明峰說,過去他體重超過100公斤時,嘗試過減肥藥與節食,初期雖有成效,但後來就沒有效果。因體重較重,跑步時膝蓋恐無法承受壓力,想藉運動來減重也不行。


日前他參加院內舉行的「節油減肉」比賽,定期向營養師報到做飲食諮詢。江明峰表示,他平常較少吃早餐,所以只喝300cc的脫脂牛奶,午餐訂院內營養科調配的減重便當,晚餐是一碗白飯配生魚片,如果想換口味,就把生魚片換成滷牛腱,盡量減少攝取油脂,如果擔心蔬菜攝取不夠,就自己做生菜沙拉,也盡量不吃宵夜。


不時大啖生魚片和滷牛腱的他,40天內從原本的106公斤減到94公斤;以前從1樓爬到5樓就上氣不接下氣,現在可一口氣從1樓爬到16樓,血壓也下降。


護理師黃欣綺曾嘗試中藥減肥、低卡路里減肥法與網路流傳的「3天減肥菜單」,結果不是準備麻煩、食物較生冷,要不然就是因體質不適合,有便秘困擾而難以持續。她後來固定找營養師諮詢,40天減5.9公斤。971216

12/17 美研究:少脂肪、多蔬果 乳癌復發機率低

美研究:少脂肪、多蔬果 乳癌復發機率低
更新日期:2008/12/16 11:35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罹患率中的首位,不過只要及早發現並積極接受治療,乳癌治癒率可說是相當高。然而癌症患者最怕的就是癌症復發,根據美國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大量攝取蔬菜與水果,就能大幅降低乳癌復發的機率,原因就是,蔬果能有效影響雌激素的生成。


澳洲性感女歌手凱莉米洛日前來台灣開唱,風采迷倒眾人,事實上 過去她曾因罹患乳癌,離開演藝圈將近兩年,復出後的凱莉,更加關心所有婦女的健康。凱莉米洛說,「希望我能為所有需要支持與協助的婦女,盡一份心力。」


體質影響或是壓力過大,都是乳癌形成的可能成因,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治癒率佳,然而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期刊報導,女性攝取大量蔬果,可有效減少乳癌復發機率。


美癌症研究協會朵莉指出,「我們不知道哪些抗氧化物跟植物化學物質比較具有保護功能,因此我們建議民眾,一天至少吃5種蔬果。」


然而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針對3千名曾罹患乳癌的婦女進行研究發現,他們攝取的蔬果量是美國官方建議量的兩倍,也就是這些婦女一天攝取10份蔬果,乳癌復發機率減少1/3,不過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接受乳癌治療之後,沒有發生紅潮現象的女性術後的存活率較高,且復發的機率也較低於一般的乳癌患者,因此專家相信,大量蔬果可有效影響雌激素的生成,科學家也相信,少脂肪、多蔬果,絕對是減少乳癌生成的重要關鍵。(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12/17 氣溫驟降 慎防血壓上升誘發腦中風

氣溫驟降 慎防血壓上升誘發腦中風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昨天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天氣一直冷或一直熱,誘發腦中風的情況並不明顯,但在氣溫變化時,尤其是由熱突然轉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就很容易發生腦中風。

林慧娟醫師表示,一般健康的人並不會因氣溫突然轉變,就突然發生腦中風,但如有潛在危險因子,如年紀大、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問題,或曾中風及抽菸者,就得留意因氣候變化、氣溫驟降,誘發腦中風;其他誘發腦中風的因子尚包括便秘、突然用力、激烈運動及處於緊張或興奮狀態等。

林慧娟醫師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都表示,多喝水、多攝取膳食纖維有助預防便秘。李青蓉建議,每天喝1500-2000cc水分,適度運動及多攝取高纖食物,並養成定期排便習慣,如每天一次或兩天一次。

李青蓉強調,便秘問題不單是在冬天或只有老人才需特別注意,老年人及年輕人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臨床也有年輕人中風,是個需從年輕到老注意的問題,尤其如果日常飲食都吃夠多,卻都沒便意,則最好就診腸胃科,看是否有痔瘡等問題。

冬天民眾肉吃得多,相較蔬菜吃得少,李青蓉指出,想預防便秘,先要求自己是否達到天天五蔬果,至於富含纖維食物則包括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如全麥、燕麥、糙米等,她也要求民眾吃蔬菜時,別只吃嫩葉的部份,因該連皮、根都一起吃,越粗的部份纖維越多。

12/17 毒桿菌消除抬頭紋 當心整垮眉毛、眼皮

毒桿菌消除抬頭紋 當心整垮眉毛、眼皮
峟抬頭紋的人,若想用肉毒桿菌消除一定要特別謹慎,才不會解決了抬頭紋,眉毛、眼皮卻下垂得更嚴重。

整形醫師陳美齡表示,年長者的眉毛、眼皮往往有下垂現象,而肉毒桿菌會讓肌肉更放鬆,如果劑量、施打深淺掌握得不夠精確,下垂的眉毛、眼皮肌肉更鬆弛,反而影響外型美觀。

陳美齡醫師指出,中臉部位若要施打肉毒桿菌也要格外小心,劑量、施打深淺沒有掌握好,表情可能會變得不自然。有些女性的臉因為咀嚼肌較發達,臉部有點男性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肉毒桿菌讓臉部線條變得更柔和。

陳美齡醫師解釋,一般男性臉部特徵為──顴骨顯出有稜有角、鼻形較寬挺、唇較薄、下巴寬闊;若女性的臉部特徵與男性相似,可能自己都會對臉部的線條不滿意,建議可以利用微整形的方式,複合使用不同分子之玻尿酸、微晶瓷或肉毒桿菌,即可在不動刀的情況下,改善臉部「男女都不像」的窘境。

陳美齡醫師提醒,年長者或一般民眾若有裝置心律調節器,則不適合進行電波拉皮美容,因為電波可能影響心律調節器的運作。

而有神經、肌肉方面疾病的患者不適合施打肉毒桿菌,因為肉毒桿菌有放鬆肌肉的效果,可能和治療神經肌肉疾病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醫師施打肉毒桿菌時,無法精準判斷施打成效。

因此,裝置心律調節器的民眾或神經、肌肉疾病患者在進行美容療程前,一定要和醫師進行溝通,並誠實陳述自身健康狀況。

12/17 手腳冰冷 多動、喝點薑湯桂圓茶

手腳冰冷 多動、喝點薑湯桂圓茶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15/1/1b7zw.html

更新日期:2008/12/15 19:05

天冷不愛動,手腳更容易冷冰冰!醫師解釋,由於身體產生熱量,
有百分之七十來源,來自於骨骼肌收縮,越冷越要動,才會產熱;
至於要由裡而外暖身,中醫師推薦幾帖湯方供民眾參考,
飲品類可以選用老薑熬湯、桂圓茶或是桂枝湯等,促進血液循環,
不過,慢性病高血壓病患進補時,要小心補的過於溫熱,
影響病情控制風險。(徐韻翔報導)


冬天許多人即使衣服包的緊緊,戴上手套穿上雪靴,手腳還是冷冰冰,
特別以女性手腳冰冷者似乎更多。中醫師陳顯東解釋,
人的手腳會冰冷與「不愛動」有關,由於人體會產生熱量、溫暖,
有70%來源,來自於身體骨骼肌收縮,收縮能力越好,產熱效果越好,
因此如果平常有運動、體操活動,骨骼肌收縮能力就會比較好,
而少動者,當四肢末稍血流到達越少的地方,手腳自然越冰冷。
此外體質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會四肢冰冷,
一般與人體血液循環不良有關,
這時候利用薑、紅糖等老祖宗的湯方,
對於促進血液循環和暖身很有幫助,
另外像是十全大補湯、人蔘湯.
也都是促進血液循環驅寒的湯品。


中醫師表示,要讓血液循環好,也可以利用五種中藥材,

包括桂枝,白杓,甘草,生薑,紅棗等煮成「桂枝湯」,

也可以將四物湯與四君子湯搭配成八珍湯飲用,效果也都不錯。

不過醫師也提醒,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胃炎、慢性病等,

或是平常有吃抗凝血藥者,不適合自行服用溫熱補品,

最好諮詢中醫師,否則過於溫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12/16 冬令進補 「胃」越補越大洞

冬令進補 「胃」越補越大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15/61/1b6w0.html

更新日期:2008/12/15 09:00 uho編輯部

冷氣團輪番來襲,氣溫驟降,正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不過,有腸胃不適的人可要小心別補過頭!不但身體沒補到,卻還傷了胃!醫師提醒:冬季進補,民眾容易因天冷吃進過量的食物,加上愛吃薑母鴨與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胃出血等胃部疾病。所以在胃潰瘍好發的冬季,民眾平時更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保健胃部健康。


32歲的陳小姐(化名),因為平常白天工作繁忙,早午餐經常隨便打發,甚至沒時間吃,晚餐也必須等到8-9點下班後才吃,因此早就已經有胃痛的老毛病。最近因為天氣寒冷,
加上為了舒壓想要犒賞自己一番,所以下班經常跟同事相約「進補」,從薑母鴨、羊肉爐到麻辣鍋!就是這樣白天餓過頭,晚餐又吃過量的不當飲食習慣,短短兩週內就因胃痛難耐而就醫,才發現已經罹患胃潰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 羅鴻源醫師表示:胃潰瘍的發生與許多的因素有關,包含生活壓力、不當的飲食習慣、季節的變化及藥物影響等因素,其中胃幽門螺旋桿菌也是影響的主要因素。台灣半數以上的成人胃中都有此菌,而且胃潰瘍患者高達八成合併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藉由清除胃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預防胃潰瘍復發,最近的研究更顯示含分叉桿菌(Bifidobacterium)及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的益生菌,除了可以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更可以提高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成功率,對於不易治療的病患是值得嘗試的選擇。


秋冬季一向是消化性潰瘍好發的季節,雖然原因未十分清楚,但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可能與胃酸分泌量增多及溫度變化較大有關。羅鴻源醫師進一步表示,雖然冬令進補可以幫助身體抵抗寒冬,但民眾仍需小心選擇飲食的內容:辛辣刺激性食物並非人人都可以適應,一般而言都比較容易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咖啡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亦須特別注意,此外酒精會對胃部黏膜直接造成損害,尤其烈酒傷害更大,若是這些東西一起下肚,其後果可想而知。

羅鴻源醫師提醒民眾:冬季『保胃』的飲食原則,應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多補充蔬菜水果,補充益生菌對於部分族群的腸胃症狀的確有所幫助,不失為值得嘗試的方法。此外,三餐務必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或是空腹過久,造成胃潰瘍等疾病。由於天冷較容易有饑餓感,補充含益生菌的優酪乳,例如含雷氏B菌之優酪乳,經過人體實驗與國內外的研究證實,具有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數量的能力,其實也是維持胃部健康不錯的選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508

12/16 名媛美/宛若少女彈力美顏 日最新研究發現可可亞有幫助

名媛美/宛若少女彈力美顏 日最新研究發現可可亞有幫助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15/17/1b6z4.html

更新日期:2008/12/15 10:01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宛若少女般彈力QQ的美顏,是熟女們的夢想,而在抗老保養成分和趨勢不斷推陳出新的日本美妝市場,最近又有突
破性的研究,頂級保養品牌COSME DECORTE黛珂指出,「彈力蛋白纖維」是實現熟齡美肌的必備關鍵,並更進一步發現「可可亞種子萃取液」是促進彈力蛋白纖維代謝,並產生出品質更佳的彈力蛋白纖維重要美容成分,不但能大幅
度提升肌膚的彈力與代謝循環效果,亦可維持肌膚的柔細質感。       


深受名媛、貴婦喜愛的日本頂級保養品牌COSME DECORTE黛珂,即將於09年1月推出全新「彈力活顏系列」,這個全新系列,除了有新研發的美容成分-可可亞種子萃取液外,同時也添加多種高機能性的美容成分,包括:天然維他命E、芝麻芽萃取液、高機能茶業精華、綜合維他命、牡蠣萃取液、生化玻尿酸、葡萄糖胺等。

針對熟女們最關心「抗老保養」這個美容議題,黛珂品牌公關陳瀅安指出,現今的抗老保養方式,仍著重在調理纖維芽細胞產生時的肌膚環境,但隨著年齡增長以及紫外線破
壞,微細纖維漸漸受損而形成的異常彈力蛋白纖維,影響了肌膚原有的彈力與質感,如果想要擁有不老化的肌膚,那便是要促進斷裂的彈力細胞代謝並產生品質更好的彈力蛋白纖維,進而創造出更具彈性的肌膚。


而富含多酚及咖啡因的可可亞種子萃取液,則是被黛珂研究發現其具有高度賦活細胞與增生膠原蛋白的功效,且黛珂還特別選擇迦納出產的可可亞,運用雙重濃縮過濾精製法,
將可可亞種子不斷濃縮,過濾再濃縮。

預計將於09年1月推出的COSME DECORTE黛珂全新「彈力活顏系列」,品項有:洗顏霜、潔膚霜、收斂水、緊緻晚霜、循環露,以及柔膚乳,而4月份則是會再加入眼霜新品。    

12/16 嬰幼兒呼吸道殺手~呼吸道融合病毒引發支氣管炎

嬰幼兒呼吸道殺手~呼吸道融合病毒引發支氣管炎
秋冬天氣寒冷容易引發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家長要特別留意。近日寒流來襲,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高佳慧醫師門診有5例,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嚴重的支氣管肺炎情形,經治療後病情才大幅改善並健康出院。提醒家長,冷颼颼的天氣,嬰幼兒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季節性病毒,因此,要更注意幼兒的健康情形。

該院高佳慧醫師說,寒流一波一波來襲,此病毒感染之病例明顯增加了二成,其中有5例都是幾個月大的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嚴重的支氣管肺炎,造成呼吸窘迫前來就醫。其中有一對2個月大的雙胞胎兄妹,全家人都有感冒症狀,治療後皆痊癒,唯有這對雙胞胎由輕微咳嗽、流鼻水快速演變成呼吸急迫、活動力減退、不斷吐奶、發紺及鼻翼搧動等症狀,情況惡化才由家長帶來就醫。診斷後嚴判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安排住院治療,經過5天的呼吸照護與治療後,小雙胞胎兄妹病情才獲得改善。

秋季至冬季正是好發呼吸道融合病毒之際,經常開始於晚秋,自11月至隔年3月達尖峰後,才慢慢減少。高佳慧醫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是藉由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傳染,潛伏期約2~4天,症狀為造成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嚴重者經常會伴隨著發紺、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或者出現鼻翼搧動等症狀。初次感染以六週到二歲嬰幼兒最常見,輕微者只是感冒,嚴重者造成肺炎或細支氣管炎。

高佳慧醫師強調,易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危險群有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先天及後天免疫不全的小孩,所以,家長要特別留意。一般較大孩童與成人感染該病毒較無明顯的症狀,大多只有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發炎及喉嚨痛等感冒症狀。

呼吸道融合病毒目前並沒有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可用,只有在流行季節提醒家屬減少帶嬰幼由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加強洗手保健,一旦發現家中寶貝有感冒症狀可以尋求專業醫師,以利提早診斷和治療,確保幼兒的健康。


新聞資料來源:童綜合醫院新聞

本文作者【童綜合醫院新聞】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69&category=醫藥疾病

12/16 冬季癢,中醫止癢有方

冬季癢,中醫止癢有方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中醫科黃雪雅醫師表示,一位常往來國內外的竹科人來院求診,患者表示近2-3週全身嚴重搔癢,讓他整天坐立難安,尤其兩側大腿內側及小腿外側,已經被他抓到流膿出血。患者表示近年因為常常往返國外天氣乾冷的地帶,因此這幾年冬季癢幾乎年年來報到,整天東抓西抓,實在令他相當尷尬困擾,因而尋求中醫治療。

黃雪雅醫師診察後發現這位患者面色偏白,舌質淡紅,舌苔薄白稍乾,有血虛的現象。全身皮膚偏乾,並出現水分分布不均的現象,像是頸部、小腿部位、大腿內側,甚至手臂到手肘部位都偏乾燥。於是選用治療血虛型的方劑「當歸飲子」為主方,加減些許單味藥。治療第一周即有明顯療效,第二、三週又連續按時服藥,患部紅疹搔癢已經消失。

患者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藥治療冬季癢這麼有效,因為他試過多塗乳液,洗澡時不洗太熱,並且少用清潔劑,卻都無法改善症狀,還是經常抓不停。黃雪雅醫師表示,從中醫的理論來說,這位患者的體質為「血虛生風」,而「癢」多屬風症,辨明病因再給予「養血驅風」的藥物,像是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何首烏、黃耆、甘草等來養血驅風潤燥。患者在連續服用1-2個月之後,皮膚乾燥缺血、缺水的情況得到改善,皮膚自然就不再搔癢了。

黃雪雅醫師指出,皮膚搔癢症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現代醫學認為,皮膚老化、皮脂腺萎縮分泌減少或清洗過度,會導致表皮角質層中所含的水分減少,引起搔癢的症狀,所以臨床上老年病患較為常見。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為風邪,而老年性皮膚搔癢症多為肝腎精虧、氣血兩虛、血不榮膚所致。故在治療皮膚搔癢時,應重視養血祛風。當歸飲子中何首烏、生地黃補腎填精;當歸、黃耆補氣血、潤肌膚,而又能固表;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白鮮皮祛風止癢。此外,洗澡仍應避免水溫過熱,或使用鹼性肥皂;飲食方面則忌食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黃雪雅醫】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中醫科黃雪雅醫師表示,一位常往來國內外的竹科人來院求診,患者表示近2-3週全身嚴重搔癢,讓他整天坐立難安,尤其兩側大腿內側及小腿外側,已經被他抓到流膿出血。患者表示近年因為常常往返國外天氣乾冷的地帶,因此這幾年冬季癢幾乎年年來報到,整天東抓西抓,實在令他相當尷尬困擾,因而尋求中醫治療。

黃雪雅醫師診察後發現這位患者面色偏白,舌質淡紅,舌苔薄白稍乾,有血虛的現象。全身皮膚偏乾,並出現水分分布不均的現象,像是頸部、小腿部位、大腿內側,甚至手臂到手肘部位都偏乾燥。於是選用治療血虛型的方劑「當歸飲子」為主方,加減些許單味藥。治療第一周即有明顯療效,第二、三週又連續按時服藥,患部紅疹搔癢已經消失。

患者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藥治療冬季癢這麼有效,因為他試過多塗乳液,洗澡時不洗太熱,並且少用清潔劑,卻都無法改善症狀,還是經常抓不停。黃雪雅醫師表示,從中醫的理論來說,這位患者的體質為「血虛生風」,而「癢」多屬風症,辨明病因再給予「養血驅風」的藥物,像是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何首烏、黃耆、甘草等來養血驅風潤燥。患者在連續服用1-2個月之後,皮膚乾燥缺血、缺水的情況得到改善,皮膚自然就不再搔癢了。

黃雪雅醫師指出,皮膚搔癢症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現代醫學認為,皮膚老化、皮脂腺萎縮分泌減少或清洗過度,會導致表皮角質層中所含的水分減少,引起搔癢的症狀,所以臨床上老年病患較為常見。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為風邪,而老年性皮膚搔癢症多為肝腎精虧、氣血兩虛、血不榮膚所致。故在治療皮膚搔癢時,應重視養血祛風。當歸飲子中何首烏、生地黃補腎填精;當歸、黃耆補氣血、潤肌膚,而又能固表;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白鮮皮祛風止癢。此外,洗澡仍應避免水溫過熱,或使用鹼性肥皂;飲食方面則忌食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黃雪雅醫】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中醫科黃雪雅醫師表示,一位常往來國內外的竹科人來院求診,患者表示近2-3週全身嚴重搔癢,讓他整天坐立難安,尤其兩側大腿內側及小腿外側,已經被他抓到流膿出血。患者表示近年因為常常往返國外天氣乾冷的地帶,因此這幾年冬季癢幾乎年年來報到,整天東抓西抓,實在令他相當尷尬困擾,因而尋求中醫治療。

黃雪雅醫師診察後發現這位患者面色偏白,舌質淡紅,舌苔薄白稍乾,有血虛的現象。全身皮膚偏乾,並出現水分分布不均的現象,像是頸部、小腿部位、大腿內側,甚至手臂到手肘部位都偏乾燥。於是選用治療血虛型的方劑「當歸飲子」為主方,加減些許單味藥。治療第一周即有明顯療效,第二、三週又連續按時服藥,患部紅疹搔癢已經消失。

患者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藥治療冬季癢這麼有效,因為他試過多塗乳液,洗澡時不洗太熱,並且少用清潔劑,卻都無法改善症狀,還是經常抓不停。黃雪雅醫師表示,從中醫的理論來說,這位患者的體質為「血虛生風」,而「癢」多屬風症,辨明病因再給予「養血驅風」的藥物,像是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何首烏、黃耆、甘草等來養血驅風潤燥。患者在連續服用1-2個月之後,皮膚乾燥缺血、缺水的情況得到改善,皮膚自然就不再搔癢了。

黃雪雅醫師指出,皮膚搔癢症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現代醫學認為,皮膚老化、皮脂腺萎縮分泌減少或清洗過度,會導致表皮角質層中所含的水分減少,引起搔癢的症狀,所以臨床上老年病患較為常見。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為風邪,而老年性皮膚搔癢症多為肝腎精虧、氣血兩虛、血不榮膚所致。故在治療皮膚搔癢時,應重視養血祛風。當歸飲子中何首烏、生地黃補腎填精;當歸、黃耆補氣血、潤肌膚,而又能固表;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白鮮皮祛風止癢。此外,洗澡仍應避免水溫過熱,或使用鹼性肥皂;飲食方面則忌食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黃雪雅醫】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中醫科黃雪雅醫師表示,一位常往來國內外的竹科人來院求診,患者表示近2-3週全身嚴重搔癢,讓他整天坐立難安,尤其兩側大腿內側及小腿外側,已經被他抓到流膿出血。患者表示近年因為常常往返國外天氣乾冷的地帶,因此這幾年冬季癢幾乎年年來報到,整天東抓西抓,實在令他相當尷尬困擾,因而尋求中醫治療。

黃雪雅醫師診察後發現這位患者面色偏白,舌質淡紅,舌苔薄白稍乾,有血虛的現象。全身皮膚偏乾,並出現水分分布不均的現象,像是頸部、小腿部位、大腿內側,甚至手臂到手肘部位都偏乾燥。於是選用治療血虛型的方劑「當歸飲子」為主方,加減些許單味藥。治療第一周即有明顯療效,第二、三週又連續按時服藥,患部紅疹搔癢已經消失。

患者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藥治療冬季癢這麼有效,因為他試過多塗乳液,洗澡時不洗太熱,並且少用清潔劑,卻都無法改善症狀,還是經常抓不停。黃雪雅醫師表示,從中醫的理論來說,這位患者的體質為「血虛生風」,而「癢」多屬風症,辨明病因再給予「養血驅風」的藥物,像是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何首烏、黃耆、甘草等來養血驅風潤燥。患者在連續服用1-2個月之後,皮膚乾燥缺血、缺水的情況得到改善,皮膚自然就不再搔癢了。

黃雪雅醫師指出,皮膚搔癢症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現代醫學認為,皮膚老化、皮脂腺萎縮分泌減少或清洗過度,會導致表皮角質層中所含的水分減少,引起搔癢的症狀,所以臨床上老年病患較為常見。中醫認為,其病因多為風邪,而老年性皮膚搔癢症多為肝腎精虧、氣血兩虛、血不榮膚所致。故在治療皮膚搔癢時,應重視養血祛風。當歸飲子中何首烏、生地黃補腎填精;當歸、黃耆補氣血、潤肌膚,而又能固表;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活血;白鮮皮祛風止癢。此外,洗澡仍應避免水溫過熱,或使用鹼性肥皂;飲食方面則忌食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黃雪雅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70&category=醫藥疾病

12/16 漱口水 用錯比不用還糟

漱口水 用錯比不用還糟
更新日期:2008/12/15 08:26 李柏毅
【記者李柏毅報導】「給你的口腔好口氣!」受到廣告的影響,這是大家普遍對漱口水的第一印象。另外廣告也有提到漱口水其他好處,如消除牙菌斑、預防牙周病等等。其實,若沒有牙醫師的指示,一般人是沒有必要使用漱口水的,而且如果經常使用對口腔反而會造成危害。


漱口水主要的功能是讓細菌不容易再生,光承牙科高光承醫師表示,廣告所提到的效果都只是短期的,而且漱口水如果過度使用,不但會讓牙齒變成黃褐色,還會破壞口腔菌落平衡,造成口腔黴菌感染。台北國貿牙醫診所程道揚醫師也說,廣告的漱口水成分沒有藥用漱口水濃,不至於有太大影響,但對於口腔保健來說仍是治標不治本。


國人口腔保健的素質跟過去比起來提升不少,高光承醫師指出,現在的人反而有「過度保健」的情形發生,牙齒被刷傷的比例增高。


程道揚醫師則表示,使用電動牙刷時應該以一兩顆牙齒為單位慢慢刷,不然容易造成牙齒及牙齦受傷。另外還有很多人因為怕麻煩而使用牙線棒,但醫師建議牙線棒只是短暫使用,還是應該使用牙線最正確。


高光承醫師說,民眾可以到診所用食物染色劑檢測,若漱口後還殘留在牙齒上有顏色的部分就是沒有清潔乾淨的地方。除了用牙刷刷牙,藉由這個方法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清潔死角,再針對那些地方使用正確的口腔清潔用品。

12/16 底褲發現螞蟻 不一定是糖尿

底褲發現螞蟻 不一定是糖尿
有不少民眾認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應會有糖份,是甜的,因此一旦發現內褲上有螞蟻,就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罹患糖尿病。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兆啟指出,螞蟻爬滿內褲不一定就是患糖尿病,如荷爾蒙味道,費洛蒙都會吸引螞蟻。

林兆啟醫師指出,臨床確實接獲部分個案,都因家長在小朋友內褲上發現螞蟻,擔心恐患有糖尿病,帶來求診,結果檢驗都是正常。他進一步解釋,其實人身體的荷爾蒙味道、費洛蒙等,都可能會吸引螞蟻,民眾如果發現內褲上有螞蟻,也不用過度擔心,可到醫療院所驗「空腹血糖」確診。

林兆啟進而指出,除非患者的空腹血糖高到超過250,如此螞蟻爬上內褲是糖尿病的機率較大,不然,一般而言,螞蟻跑到內褲上,應該都是因被身體較強烈的味道吸引所致。

12/16 子宮頸癌》花蓮發生率最低 死亡率第二

子宮頸癌》花蓮發生率最低 死亡率第二
花東地區是台灣後花園,不過,後花園的婦女似乎不太重視自身健康!國健局癌登資料顯示,全台子宮頸癌發生率最低的花蓮縣,卻是子宮頸癌死亡率第二高的地區,因大多數病患被確診罹癌時,都已到了晚期。

花蓮門諾醫院婦產科主任廖基元表示,受限於醫療資訊不足,花蓮地區女性接受抹片篩檢比率偏低。大部分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都是因為血尿、下體出現異味、疼痛,才到醫院接查,此時都已是三、四期。

廖基元指出,最近一名50歲婦人在得知自己罹患晚期子宮頸癌時,感到氣憤、難過。自認一生中只與先生一人有過性關係,怎可能會得了子宮頸癌。悲傷之餘,她認為,男人靠不住,於是要求女兒、媳婦都得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

廖基元表示,門診中不少病患詢問子宮頸癌疫苗,但子宮頸疫苗費用不便宜,三劑費用得花上萬元,不少人聽了打退堂鼓,生活都快成問題了,怎有多餘的錢,讓下一代來接種疫苗。今天一家藥廠與花蓮縣府合作,由藥廠捐贈了600劑(200人次)子宮頸癌疫苗給當地年輕女性,希望藉此喚醒當地女性疼愛、關心自己的意識,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12/16 老年青光眼、心律不整用藥問題應小心!

老年青光眼、心律不整用藥問題應小心!
老年人由於年齡的關係而使得生理功能逐漸改變或退化,而使得藥物在身體內的藥理作用或吸收、分佈、代謝以及排除會與較年輕的人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對於抗膽鹼藥物,例如抗組織胺、副交感神經抑制劑等藥物的代謝較慢,因而加強藥物之作用。因此,此類藥物會加重老化所帶來的生理改變如呼吸系統及唾液分泌降低、便秘、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急尿卻又尿液滯留,因此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失智症、便秘或心跳過速的老年患者,應盡量選用抗膽鹼藥物以外的替代藥物,以避免產生藥物與疾病的交互作用。

以下就以老年人在青光眼、心律不整、良性前列腺肥大這三項較常見的老年患疾來說明其常見的用藥以及用藥之注意事項。

一、青光眼用藥

(1)甲型交感神經受體促進劑,例如「衛目明(Brimonidine®)」「艾弗目(Alphagan®)」等,可能使老年人感到想睡覺,或有口乾舌燥的情形。
(2)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例如「青眼露(Timoptol®)」、「愛克壓(Elebloc®)」等,它可能會影響心臟及支氣管,因此可能對心律不整,心傳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及氣喘病患產生副作用。
(3)前列腺素製劑,例如「舒而坦(Xalatan®)」、「舒壓坦(Travantan®)」等,可能有視覺模糊、燒灼與刺痛感、結膜充血、外物感、與點狀表皮角膜病變,眼睛及四周色素變深,睫毛變長等副作用;另外可能誘發發炎反應。
(4)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劑,例如「舒露瞳(Truspot®)」等,它可能引起身體感覺異常、腸胃不適、腎結石、電解質不平衡等。

二、心律不整用藥

(1)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例如「合必爽(Herbesser®)」與「心舒平(Isoptin®)」等,這些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會直接作用在心臟細胞上,可以降低異常的電傳導活動,使心臟不致太過亢奮,回復到比較正常的律動狀態。這類藥物比較常見在老年人的副作用是便秘,若本身已有排便不順的情況,可能會加重便秘的程度。

(2)乙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例如「恩特來(Inderal®)」等,可以減緩心跳及其跳動的力量。β-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會阻斷來自心臟神經所分泌的化學物質-正腎上腺素,及從血液所帶來的-腎上腺素對心臟的作用。如此一來,可以讓心臟安定下來,使心臟不致太亢奮,比較不會發生異常的電傳導活動及心律不整。這類藥物比較常見在老年人的副作用是低血壓或低血壓引起的昏眩等。

(3)毛地黃(digoxin)可以經由減緩心臟電子脈衝的速度來控制其律動。對心跳過速有效,因為它可以讓異常的電傳導回復正常。老年人使用毛地黃應注意以下副作用:心跳徐緩、心房心室性心律不整等,其他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包括:厭食、噁心、嘔吐及視力減弱等。

三、良性前列腺肥大用藥

(1)五-阿爾發還原酵素(5α-Reductase)抑制劑包括「波斯卡(Proscar®)」及「適尿通(Avodart®)」兩種,可使前列腺肥大縮小的藥物,原理是抑制5α-Reductase酵素。約有5%~10%患者在服用此類藥物後,產生性慾下降及陰莖勃起障礙的症狀,不過大多在停藥之後可以完全復原。

(2)甲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例如「可迅(Doxaben®)」、「定脈平(Hytrin®)」、「札特(Xatral®)」以及「活路利淨(Hanalidge®)」等,它們的藥理作用可使膀胱出口以及前列腺部份的平滑肌放鬆,改善排尿困難的症狀。正常血壓的老年病人服用甲型交感神經受體阻斷劑卻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水腫及鼻塞等副作用。一般來說,這些藥物副作用並不嚴重。然而prazosin常有初劑量反應,容易導致姿態性低血壓,進而引起老人頭暈甚至跌倒的危險。

在這老年人口比例愈來愈高的社會,老年人的用藥愈來愈受到重視。家裡若有年紀大的長輩應特別注意其用藥期間是否產生任何的異常反應,若有任何不尋常的反應,例如常抱怨頭暈或厭食、噁心、嘔吐等等,則應在定期回診時告知醫師,請醫師來做評估以及進一步的處置。藥可治病也可致病,尤其是老人家更應注意用藥方面的安全才是。


新聞資料來源:台南市立醫院

本文作者【台南市立醫院 王重隆藥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6963&category=醫藥疾病

12/16 老婦腹部劇烈絞痛,膽囊結石作怪!

老婦腹部劇烈絞痛,膽囊結石作怪!
最近門診發現多例上腹部疼痛合併發燒的高齡病人來看門診,其中一位家住沙鹿的77歲吳阿嬤表示,過去也常會出現輕微腹痛,起初不以為意,吃了胃藥之後似乎狀況稍微舒緩,沒想到近一個禮拜,連續三天出現上腹部急劇疼痛還有點發燒,家人急速送到醫院急診,經醫師用腹部超音波仔細檢查,才發現是膽囊結石所引起的膽囊出口阻塞,因為膽汁不順引起膽囊炎需要緊急做膽囊切除手術,經安排手術入院後日前已康復出院。另一例則是一位68歲李阿公,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有膽結石問題,但因無明顯症狀就忽略不理會,也是等到腹痛加劇才到醫院求診,經手術後也復原返家。最近一位是73歲何女士,半年多來以來也都有腹痛的症狀,合併有黃疸現象,而且肝功能差,整個人食慾不佳精神不好,子女家人擔心不已,入院經醫師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是膽囊內的結石掉到總膽管,經醫師手術後目前在院休養康復中。

光田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蘇劍秋醫師表示患者若膽囊發炎嚴重,會使得膽囊壁變厚,發生嚴重沾黏,此時若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容易失敗,宜以傳統剖腹手術切除膽囊。如果可以及早檢查發現有膽囊結石併輕微症狀時以腹腔鏡做膽囊切除手術,傷口會較傳統手術來得小、疼痛感亦較低,住院日短可早日返回工作崗位。

膽結石膽囊炎在國內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最常表現出的症狀即是上腹部疼痛,其中50%的患者吃到油膩的食物時就會感覺腹痛,約有60%~70%的患者也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但也有些人是沒有症狀。

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蘇劍秋醫師表示,有症狀的膽結石若沒有即時處理的話,從輕度的合併症如急性膽囊炎、膽囊膿瘍、膽囊壞死、膽囊破裂、腹膜炎、到嚴重的膽囊癌、甚至敗血症死亡都有可能。如果膽囊內的結石掉到總膽管時,更會引起黃疸、膽管炎、甚至是膽管癌,尤其高齡患者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及內科疾病﹝心臟病、腎臟病、肝臟﹞,更容易發生膽囊壞死而變成敗血症。

然而,膽結石最容易跟消化道潰瘍、胃癌、肝炎、肝膿瘍與胰臟炎等症狀混淆,蘇劍秋醫師表示一般膽結石可經由仔細詢問病史、觸診、超音波檢查或電腦斷層來做鑑別診斷。如果早期發現有膽結石但無症狀,可先觀察未必需要動手術;不過隨著醫學技術日益進步,蘇劍秋醫師建議可以及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此手術安全度高又不像傳統手術那麼痛,更可避免日後年老時發生不必要的合併症,甚至在高風險的情況下動手術。所以,如果家中有高齡長者出現有類似上腹痛症狀,家人千萬不要忽略而延遲治療,建議您早一點至醫院檢查及治療。


新聞資料來源:光田綜合醫院

本文作者【光田綜合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6975&category=醫藥疾病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12/15 假日單車族 慎防膝傷害

假日單車族 慎防膝傷害
星期一早上,23歲的陳小姐跛著腳走進門診。她的右膝關節連痛兩天,熱敷也不見舒緩,
診斷的結果是右膝關節骨膜發炎。

陳小姐不敢相信自己年紀輕輕,而且只騎了15公里左右的山路,膝關節就發炎了。

這半年來,隨著騎腳踏車蔚為風潮,
類似陳小姐這樣因騎車受到運動傷害來求診的「假日單車族」病號大增,尤其是假期過後的第一天。

騎腳踏車確實是很好的運動,但是暖身不夠、運動方式不良,或是時間過久、過劇,
還是會造成身體從上到下,多重部位不適,甚至帶來嚴重傷害。

例如:雙手撐直,握著把手太久,手肘關節不斷被觸動的尺神經受損,造成手麻,
尤其是控制煞車線的無名指和小指等部位;
而背部腰椎因長時間固定朝前的姿勢,會造成脊椎、背肌痠痛。

此外,尾?骨在顛簸路中易受損,大腿、小腿會造成肌肉拉傷或抽筋,
胯下皮膚和設計不良的坐墊頻頻摩擦也會疼痛;
腳部則有可能因踩腳踏板過劇,導致足跟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或是足弓疼痛。

騎單車最怕的傷害是在膝關節。很多人為了爬上陡坡,站起來用全身的力量踩踏,造成膝關節疼痛,
或是過度使用股四頭肌因而肌腱發炎,甚至引發髕骨股骨關節症候群、髕骨軟骨軟化症。

受傷的軟骨細胞有些經過休息會復元和修復,
但如果持續磨損,就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嚴重者甚至必須開刀治療。

騎腳踏車不僅節能減碳,而且是老少咸宜的健身良方,
但也因為沒有戒心,反而不知不覺受到傷害,像是自恃年輕的人,有些平時缺乏運動,
假日朋友相約出遊,逞強猛騎就超過體能負荷,磨壞寶貴的關節。

要如何做到「盡量而不過量」?

最好的衡量方式就是注意自己的感覺,一旦覺得太痠、太痛、太累、太喘都是警示。

鍛鍊體能一定要漸進,千萬不要想在一個假日中,就突飛猛進。

除此之外,騎腳踏車仍要注意交通安全。

近半年來,急診收到不少騎單車發生車禍的患者,其中有8成是被汽車或摩托車撞到,
另外有兩成是自己車速過快摔倒,造成骨折、頭部擦撞傷,
或其他部位受傷,因此頭盔等安全配備不可少。

迎著微風騎單車是何等愜意,但千萬不要讓隱伏在背後的危險傷害了你!

12/15 停經後服荷爾蒙 乳癌風險高

停經後服荷爾蒙 乳癌風險高
洛杉磯加州大學海港醫學中心 (HUMC)公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停經婦女服用荷爾蒙五年後,罹患乳癌的風險加倍。這項研究結果為婦女廣泛使用的荷爾蒙藥物風險,提出最有力證明。

這份13日在「聖安東尼奧乳癌研討會」發表的報告指出,停經婦女為補充荷爾蒙,即使服用含有雌激素及黃體素的藥物僅幾年時間,仍有較高致癌風險。不過,一但停止服用後,這種風險會迅速降低,並在停止服用後二年,恢復正常程度。荷爾蒙藥物對大多數女性弊多於利的爭論,可望由該研究的新發現畫上句點。

領導該研究的HUMC專家查雷波斯基表示,近年乳癌患者已大為減少,原因顯然為數百萬婦女不再接受荷爾蒙治療,且新增停經婦女使用的比率,也大為降低。

在當局名為「女性健康計畫」的研究中,先前專家對1萬6608位婦女展開研究,2002年發現服用荷爾蒙者會有較高心臟病及乳癌風險後停止研究。

後來研究人員繼續觀察1萬6121位過去平均服用七年荷爾蒙的婦女,以及另外2萬5328位從未服用的婦女,他們的乳癌風險研究至今才公布。

研究人員指出,乳癌風險在開始服用荷爾蒙後遞增,風險最高時為未服用者的一倍,但停止服用後風險隨即開始遞減。

12/15 台灣慢性腎臟病率 世界第3

台灣慢性腎臟病率 世界第3
「台灣洗腎,天下第一」、台灣洗腎人口密度,全球第一!」台灣腎臟醫學會今天呼籲國人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及早防範腎臟病,洗刷這個不名譽的「第一名」。

慢性腎臟病 洗腎前奏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署立雙和醫院內科部主任林裕峰表示,近年來慢性腎臟病已逐漸成為我們的「新國病」,而慢性腎臟病又是洗腎的前奏,若不能及早防範慢性腎臟病,後果堪虞。

林裕峰表示,根據統計,目前台灣洗腎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400人左右,洗腎盛行率則在每百萬人口1800至1900人之間,均高居全球首位。至於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年6月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的研究論文則顯示,台灣地區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僅次於美國的13%及日本的12%,位居世界第三。

除了患腎臟病的人多,全民健保的全面給付、老年人口增加及藥物濫用等,都使台灣洗腎人口大增。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洪冠予指出,目前東南亞國家的洗腎費用大都由病患自負,政府只給付其中一小部份,如果改由政府全部給付的話,其洗腎比率一定超出台灣。

每3個月檢查3項指標


台灣腎臟醫學會今天在慢性腎臟病國際研討會中,國內外醫學專家共同研商慢性腎臟病衛教推動策略,並減出「護腎33」的口號。就是罹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及痛風等慢性病患,每3個月到醫院接受3項腎臟健康檢查,包括驗血、驗尿及量血壓。至於一般正常人,也應養成每年至少檢驗一次的習慣。

林裕峰強調,腎臟病是個無聲無息的可怕疾病,早、中期的症狀不明顯,等症狀出現了,往往已來不及而必須接受洗腎的無奈事實。

12/15 常吃麵包忽略血糖 18歲中風

常吃麵包忽略血糖 18歲中風
新竹縣一名18歲女生因為頭痛想吐,擔心自己的糖尿病宿疾,小心為妙,就醫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卻一切正常,未料還在觀察中,竟就突然中風了,原來她因媽媽上班去,沒人煮飯,常以麵包當午餐,忽略了血糖控制。

這名女生沒有家族性糖尿病或中風病史,身高163公分、體重50公斤,並不肥胖,也沒有高血壓和高血脂,自從12、13歲發現患有甲狀腺亢進及第一型糖尿病後,因病情時好時壞,平日注射胰島素,無法維持學業,高職沒念完,輟學在家。

她的媽媽是上班族,沒時間幫她準備午餐,有時她就直接買麵包果腹,沒注血糖控制,平常也沒有運動的習慣。

上月底她開始頭痛,呼吸較平常喘且嘔吐,顯示酮酸中毒現象,她到署立新竹醫院急診,沒想到進加護病房觀察時,突然神智不清。

署立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呂菁表示,待她神智較清醒時,檢查發現她的左手無力、左腳完全無法動,再以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梗塞性腦中風,經過3周住院治療及復健,已能行走自如,仔細看才能看出左腳較無力。

近年來,國內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呂菁呼籲年輕人平時做好飲食控制,生活作息正常,適度運動。

12/15 台大醫 讓孩子快樂看病

台大醫 讓孩子快樂看病
小孩到醫院看病,可以順便玩一玩!台大醫院費時多年興建的兒童醫療大樓即將揭幕,從地下4樓到地上21樓的寬敞就醫空間,到處充滿童趣,也到處充滿驚奇,要讓哭喪著臉進門的小病童,笑著離開。

出資打造這個兒童新天地的財團法人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興奮地說,經過七百多個日子的不斷討論,他們邀集國內八個知名設計團隊,分別設計出八個不同主題的兒童遊戲空間,讓就醫孩子玩在其中,不再視就醫為畏途。

比如說,走進一樓,設計師打造出一個有如蟲鳴鳥叫的森林公園。上了二樓,候診區旁的「比比米米的奇幻旅行」,病童可走進生命隧道,玩器官拼圖、身體旋轉柱及消化大富翁,了解身體結構。三樓的「巴弟歷險記」,則是透過主人翁巴弟的眼睛,穿梭在消化、呼吸及循環系統之間,感受奇妙的生命力。

「就是要讓孩子快樂!」吳春福表示,對絕大多數生病而就醫的孩子來說,這個全新打造的兒童新天地,沒有可怕的藥水味,也沒有灰白的生冷空間,有的全是五顏六色、充滿樂趣的歡笑,看病成了快樂的事。

12/15 過量食用感冒成藥 易致長期便秘

過量食用感冒成藥 易致長期便秘
近來溫差大,高雄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賴明灼表示,
不少人出現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會自行買感冒成藥吃,
但有些患者在3至7天的感冒周期就超量使用,甚至把原本1次10c.c.的藥水劑量,
1次就喝完1天30c.c.量,感冒沒解決,反而出現便秘的副作用。

和信醫院藥劑科組長姜紹青指出,市售感冒成藥中含有鴉片類成分如可待因,
會使腸子蠕動變慢,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變長,水分被吸乾導致便秘。

長期便秘是成癮徵兆

姜紹青藥師指出,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便秘是由感冒藥引起,雖然便秘不會有致命危險,
但便秘久了會增加身體不適感。

在使用感冒藥期間持續便秘超過1周,是過量使用感冒藥的徵兆;
如果症狀結束後仍無法停止用藥的習慣,恐怕就已藥物上癮。

醫療策進品質委員會病人安全小組委員黃莉蓉指出,感冒成藥的安全性雖然高,
但是藥品安全性的評估是針對定量使用的一般成年人,孕婦、小孩、老年人並不是評估對象,
所以這些族群使用藥品上應該更小心。

當心藥物交互作用

賴明灼藥師表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易出現三天兩頭就要吃感冒成藥的跡象,
又因多數老年人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即使正常使用成藥,還必須注意出現藥物交互作用的危險,
以免使用了成藥卻導致原本的藥品失效或毒性增加,最好拿藥單請藥師協助評估較安全。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12/12 騎單車一定會瘦嗎?騎得越猛瘦得越快?錯!錯!錯!

[騎單車一定會瘦嗎?騎得越猛瘦得越快?錯!錯!錯! ]
很多人騎車就是為了瘦身,但是呢?騎得累得要死,體重卻都是沒變?到底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你答案是你騎得太猛了,所以不會瘦。這個答案很弔詭吧?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運動的時候,身體的能量來源:醣、脂肪、蛋白質。醣在氧供應充足或不足時都可以分解來提供能量,而脂肪和蛋白質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運動條件下才能分解供能。也就是說無氧運動,肝醣消耗得多;而有氧運動脂肪消耗得多。

越接近最大心跳數的騎乘強度越高。當你運動強度越高的時候,脂肪的燃燒率越低,相反的,強度越低的時候,脂肪燃燒率越高。MHR在60%-70%左右的時候,脂肪跟醣份的燃燒大概是1:1。

所以說假設你去騎高強度路線,比如說賽人團上次騎武嶺倒行逆施好了(花蓮新城-南投埔里),其中第二天(天祥-關原)總共燃燒了將近6000大卡的熱量,看起來很可觀吧?但是你要想想看,這6000大卡裡面是用什麼轉換出來的,是醣份還是脂肪呢?結果很可能大部分是肝醣換來的。因為心跳區間都很高,雖然脂肪也有燃燒,但是比例可能很低!所以雖然騎得很操,但是對於要減肥的人來說,效果是不大的。再加上補給車帶的豪華美食,隨便吃一吃脂肪可能就都通通補回來了(但是吃起來有夠爽的拉!)~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就是騎完車體重直接少掉1-2KG,不過那是缺水造成,兩天後體重就回來了。

來看衛生署建議的健康333運動方式是:

1.心跳130下:做有氧運動時,心跳要達到每分鐘130下才可以消耗熱量、燃燒脂肪。

2.時間30分鐘:運動最初5-10分鐘為無氧階段,燃燒脂肪有限,持續20-30分鐘,肌肉內之游離脂肪酸的使用才會增加。

3. 每週至少3次

所以如果你是為了減重而騎車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慢慢騎個1小時,騎河濱自行車道或平路都可以,記得要騎得優雅、騎得臉不紅氣不喘,心跳才會在130左右。這樣的減重效果應該會比平常都不騎,然後假日的時候來個很猛的騎騎團外加很爽的吃吃團好得多喔!!

參考資料:
1.日本funride雜誌2006/9月號
2.運動神網(http://www.sportsnt.com.tw/sample/spo_sample/Sample_03.asp?struct_id=5962)
3.運動生理學網站(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sporttrain/index.asp)
4.小超的305心跳表紀錄
5.身旁一些騎很猛結果都沒有瘦的血淋淋案例

12/12 季節變化差異大,小心引起的過敏性鼻炎

季節變化差異大,小心引起的過敏性鼻炎
最近東北季風一波又一波,氣溫忽冷忽熱,故有些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在秋冬季時症狀會更嚴重。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說,門診找出過敏源、做好環境控制、配合規律藥物治療,必能戰勝這個惱人的疾病。

因季節性變化引發的過敏性鼻炎原因如下:
一、戶外過敏原:戶外各種花粉四處飄散,體質對此過敏的人一旦接觸或吸入,就會有眼鼻搔癢、鼻塞、流鼻水等症狀。其實不止開花植物才有花粉,在四季分明的溫帶國家盛行的「花粉熱」,很多是由青草或松、杉、柏等針葉樹的花粉所引起,台灣則因氣候和環境的因素反而少見。
二、室內過敏原:除了塵璊外,由於冬季濕度高,黴菌會大量滋生。另外寵物皮屑、無所不在的蟑螂等也很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說,「預防」過敏原滋生就是對過敏性鼻炎最好的「治療」。方法簡介如下:

一、經常清洗、曝曬寢具、用吸塵器減少灰塵、空調濾網常換洗、清理少用的衣物等。
二、如果可能,換掉厚重的地毯、窗簾,少接觸絨毛玩具。
三、將貓狗寵物養在室外。
四、用除濕機保持乾爽,減少黴菌生長。
五、戴口罩,隔絕二手菸、芳香劑等揮發物質。
  蔡明翰還說,藥物控制有下列幾種:
一、抗組織胺:是第一線用藥,有些會導致嗜睡,所幸目前有新一代長效型藥物,較不嗜睡,可用於控制慢性鼻炎。
二、類固醇:國人聞之色變,其實長期口服或注射才會產生水牛肩、月亮臉等。另有鼻噴劑局部作用於鼻黏膜,有效減輕症狀又可避免副作用。

有過敏困擾的朋友,可至過敏免疫科門診檢查出過敏原,做好環境控制,並配合規律的藥物治療,必能戰勝過敏。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蔡明翰醫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6965&category=醫藥疾病

12/12 平均3至4個成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值得民眾警惕

平均3至4個成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值得民眾警惕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洪紹仁醫師表示,一位40歲左右男子,帶著檢驗所的肝指數異常檢查報告焦急地來院,詢問他是不是有肝硬化?或是肝臟長了腫瘤?經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而且也沒有B型或C型肝炎,該病患才鬆了一口氣!

洪紹仁醫師表示,常會有人拿著檢驗所、診所或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AST/ALT)的報告,緊張地來門診詢問,甚至有年輕人擔心因此延遲入伍當兵的時間。肝指數異常通常是某些因素導致肝臟發炎,有的人會擔心肝臟是否長了什麼東西?是不是肝硬化?但是大多數人經進一步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並沒有發現其他常見的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就像是上述個案。

洪紹仁醫師指出,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喝酒、血糖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少數則是因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等)、接受腸道手術等。近年來因國人飲食不當,罹患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三高的人數上升,脂肪肝的人口也隨之增加許多。平均3至4個成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遠高於以往的國病-B型肝炎的15-20% 及C型肝炎之4%,值得大家警惕。

洪紹仁醫師表示,肝臟內堆積脂肪超過5%,就稱為脂肪肝,起初會引起肝細胞發炎,數年後逐漸發生纖維化,少數嚴重脂肪肝在數十年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另外像動脈血管粥狀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等疾病在數十年間會一一浮現。因此脂肪肝可當做一種警訊,告知我們健康已亮起紅燈。脂肪肝初期沒有症狀,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現象,所以易被人忽視。診斷脂肪肝最簡便的方法是腹部超音波,其準確度高達97%。值得注意的是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干擾超音波穿透,有慢性B肝或C肝的民眾若要藉由超音波早期發現小的肝腫瘤,應該要避免有脂肪肝。

洪紹仁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可治療脂肪肝,須針對個人發生脂肪肝成因加以矯正。如果因是喝酒、糖尿病或血脂肪高、肥胖所引起的,則要戒酒、少吃甜與油膩食物,服藥控制好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多運動(一周至少三天,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並減重(體重增加則脂肪肝變嚴重,體重減輕則脂肪肝會改善)。脂肪肝是日積月累慢慢產生,配合醫師查明原因後,遵從上述方法,假以時日,脂肪肝自然會改善。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洪紹仁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64&category=醫藥疾病

12/12 寶寶一搖就哭 當心前庭覺過度敏感

寶寶一搖就哭 當心前庭覺過度敏感
小嬰兒動不動就哭得驚天動地,一幫小嬰兒翻身,小嬰兒臉上就滿臉驚恐,這可能是前庭覺太過敏感。臺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許翠端表示,小孩的前庭覺過於敏感時,即使只是稍微翻身或輕輕搖晃,對小孩來說都像天搖地動般可怕,而有的父母不了解小孩子真的很不舒服,以為只是無理取鬧而錯失治療黃金期,若能定期進行評估,就能早點發現問題,給予適當治療。

許翠端解釋,人有七種觸覺,除了聽覺、視覺、味覺、嗅覺、觸覺以外,還有前庭覺與本體覺,前庭覺來自地心引力,當內耳感受地心引力的力量,就會產生前庭覺,這種感覺主管速度感與方向感。而本體覺是指手、腳的感覺,許翠端近一步解釋,一般人朝旁邊拿東西時,不需要眼睛特別往旁邊看,直接伸手就拿得到,這種不自覺反應就是本體覺的一部份。

許翠端說明,當小孩子的感覺過於敏感就會變成夢靨。對聽覺過度敏感的人來說,即使一隻針掉在地上,那聲音都像打雷。或者像觸覺過度敏感的小孩子,穿衣服就會感覺粗粗、不舒服,當大人要撫摸、擁抱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就會閃躲、生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即使只是輕輕拍肩、或被碰一下,就會發脾氣,人際關係不好,很容易因常和同儕產生衝突而被當作麻煩人物。

要如何幫小孩改善知覺過度敏感問題?許翠端指出,治療上,可以先從最輕微的刺激開始,先讓孩子習慣,再慢慢加強刺激,如果一下子給予過重刺激,反而適得其反。像前庭覺過度敏感的孩子,若被抱起來玩飛飛機遊戲,可能就負荷不了。另外,也可以觀察孩子擅長事物,從孩子擅長事物著手,以遊戲方式讓孩子在肯定中願意接受挑戰,就算不喜歡還是願意忍耐接受感覺刺激訓練,日積月累下就能逐漸改善問題。

12/12 肝指數異常 別慌張!

肝指數異常 別慌張!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洪紹仁醫師表示,一位40歲左右男子,帶著檢驗所的肝指數異常檢查報告焦急地來院,詢問他是不是有肝硬化?或是肝臟長了腫瘤?經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而且也沒有B型或C型肝炎,該病患才鬆了一口氣!

洪紹仁醫師表示,常會有人拿著檢驗所、診所或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AST/ALT)的報告,緊張地來門診詢問,甚至有年輕人擔心因此延遲入伍當兵的時間。肝指數異常通常是某些因素導致肝臟發炎,有的人會擔心肝臟是否長了什麼東西?是不是肝硬化?但是大多數人經進一步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並沒有發現其他常見的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就像是上述個案。

洪紹仁醫師指出,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喝酒、血糖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少數則是因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等)、接受腸道手術等。近年來因國人飲食不當,罹患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三高的人數上升,脂肪肝的人口也隨之增加許多。平均3至4個成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遠高於以往的國病-B型肝炎的15-20%及C型肝炎之4%,值得大家警惕。

洪紹仁醫師表示,肝臟內堆積脂肪超過5%,就稱為脂肪肝,起初會引起肝細胞發炎,數年後逐漸發生纖維化,少數嚴重脂肪肝在數十年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另外像動脈血管粥狀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等疾病在數十年間會一一浮現。因此脂肪肝可當做一種警訊,告知我們健康已亮起紅燈。脂肪肝初期沒有症狀,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現象,所以易被人忽視。診斷脂肪肝最簡便的方法是腹部超音波,其準確度高達97%。值得注意的是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干擾超音波穿透,有慢性B肝或C肝的民眾若要藉由超音波早期發現小的肝腫瘤,應該要避免有脂肪肝。

洪紹仁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可治療脂肪肝,須針對個人發生脂肪肝成因加以矯正。如果因是喝酒、糖尿病或血脂肪高、肥胖所引起的,則要戒酒、少吃甜與油膩食物,服藥控制好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多運動並減重。

12/12 氣喘發作對小孩是一種折磨,讓家成為安全無慮的處所!

氣喘發作對小孩是一種折磨,讓家成為安全無慮的處所!
氣喘的發作常是有誘因,在家中其實常有許多誘發因子,若能避免這些誘發因素,氣喘發作的機會減少許多,對於家長,小朋友都是一種福音。家庭中造成氣喘發作的因素可大致分成四類,第一是過敏原,第二是刺激性氣味,三是呼吸道感染,四是情緒因素,以下就各種情形說明。

第一 過敏原:

家中隱藏者許多過敏原,包括了塵蹣、蟑螂、黴菌、寵物等。塵蹣是台灣最常見之室內過敏原,在過敏原檢測陽性反應中高達98%的人對過敏,體積很小,約0.17mm至0.5mm,肉眼很難看到,喜歡生長在溫暖(25℃)潮溼(濕度80%)的環境,台灣環境條件相當適合它生長,靠動物之皮屑、毛髮為主食,因此在枕頭、床墊上枕被上常是大量堆積。而之排泄物及屍體均會造成呼吸道過敏反應,甚至濃度太高時會直接造成氣喘發作。因此對於塵蹣的預防不只是殺死,而是使其繁殖減少、濃度降低。

對於塵蹣防治,包括使用防寢具,隔絕覓食,以減少其生長繁殖,空氣濾淨器、擺設需經常清洗,避免使用地毯、絨毛玩具,以排除塵蹣,使用除溼機降低生長條件。其次蟑螂亦是台灣常見之過敏原,其屍體分解後亦會產生過敏原,故防治上需從降低蟑螂繁殖做起,若只是一時誘殺,屍體在陰暗角落分解後仍會產生影響。

故需從環境清潔,尤其是廚房做起,減少蟑螂滋生的因子。台灣潮溼亦造成黴菌滋生,其孢子飄浮空中亦是過敏來源,保持乾燥環境有助黴菌抑制,狗、貓之毛皮亦常是過敏之因素,飼養寵物儘可能保持在戶外,以減少室內過敏原,若明確了解對某些寵物過敏,便需放棄飼養。

第二 刺激性氣味:

其實家庭中常有刺激性氣味,其中包括了二手煙、廚房油煙、油漆、殺蟲劑、香水。氣喘患者其呼吸道呈現過度反應這些氣體常造成呼吸道黏膜刺激,引發氣管收縮,黏膜分泌增加。常可能造成氣喘發作,因此家庭成員絕不可在室內吸煙,廚房通風需良好,使用排油煙機,避免煮飯時火油煙瀰漫整個室內。

殺蟲劑常有強烈刺激氣味需避免使用,若使用殺蟲劑需等其消散後才可進入。室內裝潢時其油漆及有機溶劑氣味常迷漫室內,若有新裝潢或油漆時,務必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待氣味消失才可進住。

第三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誘發氣喘發作很重要之原因,當家庭成員有感染之現象時,需加以隔離以必免氣喘病童感染。若是流行感冒流行期間需注射疫苗減少感染機會,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季節交替,氣候不穩定時,需注意小朋友的症狀,若有氣候極劇變化,亦可能引起氣喘發作,必要使可以先行預防處治。例如冬天寒流來時,氣溫急劇下降,此時可能引發氣喘發作,可以在夜間使用電暖器,使得氣溫變化不致太大。

第四 情緒反應:

情緒反應會影響氣喘發作之可能,當小朋友有大哭或大笑情緒過於亢奮時,可能會引起氣喘發作,所以當小朋友玩得太興奮時,需加以緩和,以減少氣喘發作之機會。

氣喘發作對於父母及小孩都是一種折磨,家庭是溫暖的避風港,但也需多加注意其中可能造成氣喘發作或加重的原因,讓家成為一個安全無慮的處所。


新聞資料來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本文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黃麗瑛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4755&category=護理照護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12/11 危害國人健康頭號殺手 肝病三部曲

危害國人健康頭號殺手 肝病三部曲
肝病號稱為台灣國病,肝癌是臺灣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位,死於肝癌的人數也總是名列前茅,常常是高居第一位,是危害國人健康之頭號殺手。究竟肝炎帶原者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其實,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健康帶原」的狀態,並且勤於定期追蹤,健康帶原者未必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

臺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育賢說,反覆肝發炎易轉成肝硬化,若能採取適當醫療,減少病毒量、延緩肝細胞遭破壞速度,爭取更多正常肝細胞新生,肝硬化的進程是可以被扭轉,病情可被減緩,變得較不嚴重。肝癌患者有95%以上無症狀,有症狀時多已病入膏肓,治療困難存活率差,所以肝癌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

一般而言感染B肝、C肝病毒後,肝臟長期在病毒的攻擊下,反覆發炎和修復,發炎的程度愈厲害、時間持續愈久,原本正常的肝細胞被發炎後所產生的結締組織所取代,就會慢慢纖維化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由於絕大部份的肝癌均發生於特定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等。李育賢表示,針對B、C型肝炎患者定期做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篩檢,是讓高危險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並接受有效治療唯一方法。

近年來由於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肝癌已可以被早期診斷,由於治療方法的進步,肝癌治療後的預後已較以往改善許多。另外,對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的預防及積極治療,是減少發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想要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惡性循環,必須多注意以下事項: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針對沒有抗體之新生兒或成年人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避免不必要的輸血、針灸、刺青、穿耳洞、刮鬍刀等。積極治療慢性肝炎,讓肝炎進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除了日常生活保健外,肝硬化患者每三個月、健康帶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肝癌。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7&id=3830

12/11 氣喘發作對小孩是一種折磨,讓家成為安全無慮的處所!

氣喘發作對小孩是一種折磨,讓家成為安全無慮的處所!
氣喘的發作常是有誘因,在家中其實常有許多誘發因子,若能避免這些誘發因素,氣喘發作的機會減少許多,對於家長,小朋友都是一種福音。家庭中造成氣喘發作的因素可大致分成四類,第一是過敏原,第二是刺激性氣味,三是呼吸道感染,四是情緒因素,以下就各種情形說明。

第一 過敏原:

家中隱藏者許多過敏原,包括了塵蹣、蟑螂、黴菌、寵物等。塵蹣是台灣最常見之室內過敏原,在過敏原檢測陽性反應中高達98%的人對過敏,體積很小,約0.17mm至0.5mm,肉眼很難看到,喜歡生長在溫暖(25℃)潮溼(濕度80%)的環境,台灣環境條件相當適合它生長,靠動物之皮屑、毛髮為主食,因此在枕頭、床墊上枕被上常是大量堆積。而之排泄物及屍體均會造成呼吸道過敏反應,甚至濃度太高時會直接造成氣喘發作。因此對於塵蹣的預防不只是殺死,而是使其繁殖減少、濃度降低。

對於塵蹣防治,包括使用防寢具,隔絕覓食,以減少其生長繁殖,空氣濾淨器、擺設需經常清洗,避免使用地毯、絨毛玩具,以排除塵蹣,使用除溼機降低生長條件。其次蟑螂亦是台灣常見之過敏原,其屍體分解後亦會產生過敏原,故防治上需從降低蟑螂繁殖做起,若只是一時誘殺,屍體在陰暗角落分解後仍會產生影響。

故需從環境清潔,尤其是廚房做起,減少蟑螂滋生的因子。台灣潮溼亦造成黴菌滋生,其孢子飄浮空中亦是過敏來源,保持乾燥環境有助黴菌抑制,狗、貓之毛皮亦常是過敏之因素,飼養寵物儘可能保持在戶外,以減少室內過敏原,若明確了解對某些寵物過敏,便需放棄飼養。

第二 刺激性氣味:

其實家庭中常有刺激性氣味,其中包括了二手煙、廚房油煙、油漆、殺蟲劑、香水。氣喘患者其呼吸道呈現過度反應這些氣體常造成呼吸道黏膜刺激,引發氣管收縮,黏膜分泌增加。常可能造成氣喘發作,因此家庭成員絕不可在室內吸煙,廚房通風需良好,使用排油煙機,避免煮飯時火油煙瀰漫整個室內。

殺蟲劑常有強烈刺激氣味需避免使用,若使用殺蟲劑需等其消散後才可進入。室內裝潢時其油漆及有機溶劑氣味常迷漫室內,若有新裝潢或油漆時,務必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待氣味消失才可進住。

第三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誘發氣喘發作很重要之原因,當家庭成員有感染之現象時,需加以隔離以必免氣喘病童感染。若是流行感冒流行期間需注射疫苗減少感染機會,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季節交替,氣候不穩定時,需注意小朋友的症狀,若有氣候極劇變化,亦可能引起氣喘發作,必要使可以先行預防處治。例如冬天寒流來時,氣溫急劇下降,此時可能引發氣喘發作,可以在夜間使用電暖器,使得氣溫變化不致太大。

第四 情緒反應:

情緒反應會影響氣喘發作之可能,當小朋友有大哭或大笑情緒過於亢奮時,可能會引起氣喘發作,所以當小朋友玩得太興奮時,需加以緩和,以減少氣喘發作之機會。

氣喘發作對於父母及小孩都是一種折磨,家庭是溫暖的避風港,但也需多加注意其中可能造成氣喘發作或加重的原因,讓家成為一個安全無慮的處所。


新聞資料來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本文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黃麗瑛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4755&category=護理照護

12/11 戴上護目鏡,可避免工作外傷引起的眼球破裂

戴上護目鏡,可避免工作外傷引起的眼球破裂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胡裕昇主任表示,日前一位勞工朋友,因為協助拆除固定在牆上的機台,在敲打過程中,被飛濺的碎片割破眼睛,造成眼角膜、鞏膜破裂及外傷性白內障,經緊急手術,縫合了破裂的角鞏膜及摘除白內障,再給予抗生素治療,雖然避免了眼內炎的發生,但後續仍有一連串的重建手術和漫長的復原期。其實,這一切的不幸可以經由一個簡單的動作來避免,那就是戴上護目鏡。

胡裕昇主任表示,據該院眼科統計,因工作引起的眼球破裂的原因包括:拔起的釘子彈刺入眼球、操作拋光用電動刷或砂輪機的金屬碎屑射入眼睛、操作割草機被彈起的石頭打破眼球、敲擊牆壁或石頭被反彈的碎石撞裂傷、有因鐵絲刺入眼睛而受傷的。這些病患的共同特徵都是『沒有戴工作用護目鏡』,沒有戴的原因包括:忘記戴、不知道需要戴、工作場所沒提供護目鏡、或是因為工作會流汗,戴眼鏡會起霧而不願意戴,或是因戴護目鏡會使看到的範圍變小,或清晰度變差而不願意戴。

胡裕昇主任指出,上述這些工作意外,是可以經由正確使用護目鏡來預防的。雖然護目鏡可能帶來種種不便,但可利用巧思來改善,例如使用有通風孔設計的護目鏡,可避免護目鏡起霧,在額頭綁毛巾或運動用彈性吸汗帶,可避免汗滴到護目鏡而影響清晰度。最重要的還是接受護目鏡帶來的小小束縛感,以換取高度的工作安全。同樣的,假日自己DIY動手做的愛好者,在操作會有東西高速彈出或鬆脫飛出的動作時,除了別忘了戴護目鏡外,要注意週遭人的安全。一般的護目鏡,在五金店、DIY賣場或眼鏡行都可以買得到。

胡裕昇主任提醒民眾,清潔劑噴入或滴入眼睛、打掃時揚起的垢土射入眼睛、鞭炮炸傷眼睛、清理雜草時的割傷眼睛、竹子的彈傷眼睛等等,這些意外的預防,也是相當重要。要是不幸發生了眼球的意外傷害,像是化學藥劑灼傷,例如強酸、強鹼、熱油等噴入眼睛,第一步就是趕快用大量清水沖洗後再送醫;其他的眼睛傷害,如發生流淚不止、視力模糊、疼痛、異物感等症狀時,尤其是被高速尖銳物體打到,或是被硬的鈍器撞擊到,有眼球破裂的風險時,就不應該自己強行撐開眼睛檢查,造成眼睛更嚴重的傷害,應要好好保護眼球,若有護眼罩用更好,然後儘速就醫才是。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署立醫院

本文作者【新竹署立醫院 胡裕昇主任】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9&category=醫藥疾病

12/11 醫師:飲食不當 易出現脂肪肝

醫師:飲食不當 易出現脂肪肝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洪紹仁今天表示,門診常有病患持肝指數異常報告詢問,經檢查多數是脂肪肝。他說,飲食不當,易出現脂肪肝狀況。


  洪紹仁表示,門診常有病患拿著檢驗所、診所或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 (AST/ALT)的報告緊張地詢問。不過,多數人經進一步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是脂肪肝。


  他說,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喝酒、血糖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少數則是因服用藥物、接受腸道手術等。近年來國人因飲食不當,脂肪肝的人口也隨之增加許多,依他三年多來門診經驗,平均三至四名患者就有一人有脂肪肝。


  洪紹仁表示,肝臟內堆積脂肪超過5%,就稱為脂肪肝。起初會引起肝細胞發炎,數年後逐漸發生纖維化,若不注意改善,少數嚴重脂肪肝在數10年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可當做一種警訊,告知健康已亮起紅燈。


  他說,目前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可治療脂肪肝,須針對個人發生脂肪肝成因加以矯正。


  他指出,如果是因喝酒、糖尿病或血脂肪高、肥胖所引起的,需戒酒、少吃甜與油膩食物,服藥控制好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並多運動,運動次數一周至少三天,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另外,體重增加時,脂肪肝會變嚴重,所以也要注意體重變化。

12/11 地中海飲食加堅果 更健康

地中海飲食加堅果 更健康
根據西班牙研究指出,除有益身體健康的地中海飲食外,每天吃約300公克堅果類食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有學者提出警告,若吃下過多堅果類食物,可能也會吃進大量鹽分、油脂,因此適量攝取就好,過與不及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西班牙洛維拉維吉利大學研究顯示,採取以青菜、水果、魚類為主的地中海飲食,若每天再攝取堅果類食物,更加健康。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內科醫學文獻期刊」。

研究人員徵求大約1200名新陳代謝症候群患者參與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三組,第1組人採取低脂肪飲食,另外1/3的人採用地中海飲食,每天攝取大量的蔬菜、穀物、水果等,減少乳製品與紅肉的攝取,研究人員每周會給研究對象1公升的橄欖油,以達到營養均衡。最後1/3的人也如第2組般進行地中海飲食,不過第3組人需要每天額外攝取各式堅果類食物共300公克,研究對象都不需要特別控制熱量。

經過1年後發現,低脂組中約有2%健康獲得改善,第2組則有6.7%,第3組則有13.7%。研究對象體重並沒有明顯下降,但膽固醇、血壓都有下降趨勢。

12/11 多合一疫苗 將取代傳統三合一

多合一疫苗 將取代傳統三合一
逐年推動小一生補種新三合一

疫苗接種更新計畫啟動!立法院初審通過設置國家疫苗基金,衛生署將改變幼兒疫苗接種計畫,逐年推動小一生補種新三合一、五歲以下高危險群幼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多合一全面取代傳統三合一、肺炎鏈球菌疫苗列入幼兒常規疫苗、65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立法院今天初審通過傳染病防治法第27條條文修正草案,明訂「中央主管機關為推動預防兒童與國民預防接種政策,應設置基金,辦理疫苗採購及預防接種工作。」

立委涂醒哲指出,台灣疫苗接種規劃落後,有86.7%的家長自費為幼兒接種五合一或是六合一疫苗,34.6%家長自費幫孩子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越來越少家長讓小孩接種政府免費提供的傳統三合一疫苗。他批說,衛生署提供的疫苗跟不上時代,採購的疫苗用不完,家長自掏腰包買自費疫苗,形成雙重浪費。

國家疫苗基金成立之後,只要傳染病諮詢委員會建議的疫苗內容,衛生署就得評估優先次序,在次年開始編列預算,採購疫苗,為民眾接種疫苗。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苗研製中心主任主任劉定萍指出,明年將為國小一年級新生接種新型三合一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預計花費7000萬元購買疫苗,有25萬人受惠。排序第二支疫苗是針對五歲以下高危險族群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計有1萬人受惠,疫苗費用約7000萬元。

101年20萬兒童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第三支疫苗是以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取代傳統三合一,預計在後年全面推動,預計有20萬新生兒受惠,花費6億元。第四支疫苗是將肺炎鏈球菌疫苗列入幼兒常規接種疫苗,預計在民國101年,讓20萬兒童全面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五支疫苗則是針對65歲以上老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計花費6億元,有25萬人受惠。

12/11 白葡萄浸泡琴酒可治關節炎?

白葡萄浸泡琴酒可治關節炎?
有此一說:

我想知道這個偏方,到底有沒有用。

治關節炎奇方
且有行血、舒筋、活絡之效
1.將一盒金黃色葡萄乾 (大顆粒,美國加州產),放在一個淺的器皿內。

2.用GIN酒 (英國製琴酒) 倒入器皿內,至全部葡萄乾浸過為止,一瓶酒浸泡兩斤葡萄乾。

3.不封蓋停放,直至全部流質 (即GIN酒) 被葡萄乾吸收 (約需七天)。間中攪拌,以助流質快些吸收。

4.將製好的葡萄乾放進有蓋的器皿內,每日食兩次或三次,每次五粒至九粒,如不喜吃葡萄乾,可將其放進沙拉或麥片粥內同食。

5.以前本人曲膝常常會有怪聲,自從服食酒葡萄一個月之後,便已無聲,且可以走路,過街、上車等,彎腰亦不需靠牆,數星期後,我的關節炎及腳趾已消腫不痛;繼續服食三個月後,手指可以握拳。以前手指稍一動就有如刀割,現在居然已經可以使用果仁鉗來夾果仁,全身四肢恢復正常,背部亦不覺痛,亦可操握針線縫紉等工作。



KingNet中醫傷科中醫師回答
進義中醫診所 林進義中醫師

這個病例 只能算是個案 病人本身關節體質屬寒 所以剛好適合 喝葡萄酒或葡萄加烈酒 本身就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對關節炎屬寒的症型會有效果 有好就有壞 對屬熱性關節炎 反而更嚴重 酒喝多了 對肝也是一種負擔 建議找中醫師治療 較有保障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8&category=道聽不塗說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12/10 白葡萄浸泡琴酒可治關節炎?

白葡萄浸泡琴酒可治關節炎?
有此一說:

我想知道這個偏方,到底有沒有用。

治關節炎奇方
且有行血、舒筋、活絡之效
1.將一盒金黃色葡萄乾 (大顆粒,美國加州產),放在一個淺的器皿內。

2.用GIN酒 (英國製琴酒) 倒入器皿內,至全部葡萄乾浸過為止,一瓶酒浸泡兩斤葡萄乾。

3.不封蓋停放,直至全部流質 (即GIN酒) 被葡萄乾吸收 (約需七天)。間中攪拌,以助流質快些吸收。

4.將製好的葡萄乾放進有蓋的器皿內,每日食兩次或三次,每次五粒至九粒,如不喜吃葡萄乾,可將其放進沙拉或麥片粥內同食。

5.以前本人曲膝常常會有怪聲,自從服食酒葡萄一個月之後,便已無聲,且可以走路,過街、上車等,彎腰亦不需靠牆,數星期後,我的關節炎及腳趾已消腫不痛;繼續服食三個月後,手指可以握拳。以前手指稍一動就有如刀割,現在居然已經可以使用果仁鉗來夾果仁,全身四肢恢復正常,背部亦不覺痛,亦可操握針線縫紉等工作。



KingNet中醫傷科中醫師回答
進義中醫診所 林進義中醫師

這個病例 只能算是個案 病人本身關節體質屬寒 所以剛好適合 喝葡萄酒或葡萄加烈酒 本身就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對關節炎屬寒的症型會有效果 有好就有壞 對屬熱性關節炎 反而更嚴重 酒喝多了 對肝也是一種負擔 建議找中醫師治療 較有保障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8&category=道聽不塗說

12/10 腳無力誤為關節問題原來是巨大腦瘤在作怪

腳無力誤為關節問題原來是巨大腦瘤在作怪
雙腳莫名無力、頭暈,小心可能不只是關節問題,而是腦膜瘤在作崇。一名七十一歲阿嬤因長期頭暈及左下肢麻、沒力,在被檢查出「膝蓋骨關節炎」而開刀,術後情況卻仍未獲得改善,朋友介紹大林慈濟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腦中長了一顆巨大腦瘤。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說,這位阿嬤二年前因左側膝蓋骨關節炎而開刀,原以為是年紀大而導致關節退化、無力,因此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想不到術後反而情況惡化,且持續頭暈及左腳麻、無力,特別在早上起床時暈眩感更加明顯,甚至有時還會眼睛模糊、胃口差。之後家屬帶往心臟科檢查,醫師評估雖然阿嬤血壓高,但控制都很不錯,應該不是血壓問題,於是轉到神經內科,結果醫師發現患者臉有一點麻痺的樣子,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腦裡長瘤。

陳金城表示,這顆長在右側腦的良性腦膜瘤,足足有7公分大,而且腦部也受到了腦瘤壓迫變形,因為長的位置在腦的正中間,腦功能方面屬較鄰近感覺區與運動區,因此表現較會有腳無力現象,經過手術後,阿嬤原本左腳的無力感立即得到改善,頭暈現象也不藥而癒。腦膜瘤是現代腦裡面原發腦瘤最常見的,多數患者都為偶發性,沒有特別原因,而大部份腦膜瘤屬良性,長的速度慢,所以一旦有症狀,發現時瘤都長得很大。

由於關節病變以女性居多,所以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關節炎而開刀,陳金城指出,如果開刀後無力感沒有改善時,就要考慮是腦瘤的可能性。一般腦膜瘤可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腦部檢查發現,除非腦瘤已長得非常大,在外觀上即可看出,而當腦膜瘤壓迫到不同的位置時,所造成的症狀也都不一樣,像長在運動區,就會使得運動系統受到影響;長在額葉時,會使得個性、視覺、嗅覺改變,甚至長在語言區時,說話會顛三倒四。

陳金城指出,腦膜瘤大約百分之一為惡性,大部份都為良性,而腦膜瘤並非一定都要開刀,若能及早發現,就能利用先進的加馬刀、X光刀治療,一般像是病患年紀大,若沒有症狀,即可追蹤檢查。除了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腦膜瘤是無法預防,但治療效果良性瘤比惡性瘤效果還好,手術後至少八至九成會痊癒。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大林院區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大林院區】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7&category=醫藥疾病

12/10 身心科門診 增加逾2成

身心科門診 增加逾2成
「我那有錢看病啊?」一名罹患憂鬱症的美容師,前不久仰藥自殺獲救,醫師囑咐她定期回診,她泣訴已失業一年多了,連看病的錢都沒有。

不景氣加上金融風暴、失業潮,各地醫院身心科最近門診人數增加兩成以上,有公司老闆破產想自殺;有因老公被解雇在家碎碎唸,逼得老婆焦慮症發作;也有被解雇的員工想不開跳海。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蔡

口永良表示,這一波的金融危機,使不少原本控制穩定的焦慮症病人復發。

蔡口永良說,一名女性患者因為丈夫失業,對未來有很大的危機感,要求太太除了要節省開支,每一筆花費都要清楚記帳「做報表」,連一毛錢都不放過,而且對開支有很多意見,搞得家人愁雲慘霧;太太原本就有焦慮症,最近復發。

台南市醫身心科主治醫師陳瑞和的門診病人不少與金融風暴有關。一名中小企業的老闆,因投資失利,企業又陷入經營困境,欠了一屁股債,情緒非常低落,常與太太吵架;太太離家出走,逼得他想製造假車禍自殺,還問醫師:「如果我車禍死了,保險金是不是就能償債?」

台中榮民總醫院也發現,今年7月迄今因「錢關難過」而自殺者有增加的情形,本月以來更是每兩天就有一人喝農藥自殺而被送到該院急救,男、女人次相當,但男性患者因尋死意志較強,情況通常比較嚴重。

12/10 不景氣年代「集體性精神失落」劇增

不景氣年代「集體性精神失落」劇增
金融海嘯讓國人精神狀況拉警報!根據最新的精神健康調查,700萬人對未來不表樂觀。國人精神健康平均得分創下歷史新低,尤其失業者廣泛覺得無個人價值,生命失去意義。全體性的精神失落,今年格外嚴重!

每兩年執行一次的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在今年9月到10月間,電話訪問1114個民眾,由精神健康基金會進行調查結果分析。「股市到谷底了嗎?」「裁員風要停了嗎?」「公司會倒嗎?」根據調查發現,全台有700萬人對未來感到悲觀,也就是100個成人中就有43個人,不覺得未來會更好,而是認為會更差,甚至是一定會更差。

整體而言,國人精神分數平均為80.1分。雖然看似高分,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神經科主任胡海國卻說,精神分數至少要80分,才能應付生活日常的壓力,國人的精神健康已經瀕臨不及格,創下歷年新低分。

將精神健康指數分為四個層面,包括心身健康、個人價值、生活掌握、家庭健康;國人平均得分依次是79.2分、76.3分、79.7分、85.6分,也就是除了家庭健康之外,其他層面統統不及格。胡海國說,家庭在此時更要發揮安定的力量。

調查中發現,6.28%的成人處於失業狀態,遠比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4.37%為高。而這群待業的民眾,普遍喪失個人價值的信心,不滿意自己的成就,甚至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分析,政治、經濟局勢紛擾,民眾對生活的安全感喪失,對於個人價值感也受到衝擊,國人精神健康狀況堪憂。

胡海國指出,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精神科病患門診裡,很多病患不斷提到煩惱、憂慮、傷心、不安、挫折、焦慮、失眠、多夢、失落等詞句,很是令人擔心。而高失業也往往帶來高自殺率,胡海國說,公布國人精神健康拉警報的現況,不是為了嚇唬民眾,而是要提醒衛生、社福、警政單位都要預先做好準備。

12/10 針對老化的復健「能力回復復健」

針對老化的復健「能力回復復健」
自1993年9月,台灣地區老年人口超過7 %,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之「高齡化社會」後,預估在2020年會增加至14 %,而到了2036年恐會達到21 %,增加的速度相當的快,高齡長者的安養、醫療、生活經濟的問題在台灣也已躍上台面,成為重要的議題。如何改善高齡者因缺乏運動造成身體虛弱、肌力衰退、甚至跌倒骨折臥床不起…等等問題,已是世界性社會及醫療發展的共同趨勢。台北榮總復健部有鑑於此,特別率先引進「能力回復復健」,期望能有效維持或恢復高齡患者的行動及獨立生活能力,以減少後續併發症以及生活照顧等之醫療及社會經濟負擔。

「能力回復復健」即是一種針對老化的復健,由日本專業復健醫療群所開發的輔助復健運動方法,意涵這種復健方法是針對高齡者並使之活動力上升的意思,其目標在於回復因老化或器質性傷害造成的活動力低下,讓需要復健或虛弱的高齡者甚至其他疾病的患者經由訓練後,提升其生活品質、日常活動功能與自立性。

訓練內容乃是將高齡者特別需要加強訓練的動作歸納為6種形式,分別由6台機器(水平腿部推蹬機、腿部伸展屈腿機、臀部外展內收機、軀幹伸展彎曲機、坐姿划船機、胸部推舉機)協助達到重新啟動因衰老而不活化的肌肉群,並藉由訓練的韻律,提升患者動作的協調性。訓練頻率每週2次、每次約1小時、為期共約3個月。

特色有二:
﹝1﹞ 藉由機器達成輕負荷的運動而非肌力強化。訓練強度約只有3-4個MET ﹝約爬2層樓梯的負荷量 ﹞,對心臟的負荷比「入浴」還輕。
﹝2﹞ 強調動作姿勢﹝form﹞及時間控制﹝timing﹞。如果動作姿勢不對,不活動的肌肉永遠也活動不起來;時間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節律的往復運動。此循環必須有其節奏性方能達到重新活化肌肉的效果。

適應症:
﹝1﹞高齡失能:「能力回復復健」可協助因年齡或缺乏運動之長者重拾動作能力。
﹝2﹞腦中風:「能力回復復健」 能誘發動作,活化肌肉運動,改善肌肉張力。
﹝3﹞巴金森症: 伴隨「能力回復復健」能產生大量的多巴胺,減少行動僵直。
﹝4﹞失智症: 增加乙醯膽鹼分泌,增進認知功能 。
﹝5﹞憂鬱症: 提升腦內嗎啡、血清張力素、正腎上腺素等物質,降低憂鬱症狀。
﹝6﹞其他: 跌倒、股骨關節置換術後、退化性關節炎。

禁忌症:
病人若有骨折未癒合與嚴重關節損傷、腦中風與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心律不整或血壓不穩者,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從事「能力回復復健」運動。神智不清、無法合作、或關節已有定型孿縮者亦不合適。

成效:
台北榮總於97年中開始實施「能力回復復健」,為國內首度引進,並自行改良日本的方法使之更適合國人。累計至97年11月30日止達1338人次。大體而言,患者的類型為高齡失能、中風、失智、憂鬱、股骨骨折術後、跌倒…等。大部分的患者(94%)皆能完成3個月的訓練。病人主觀滿意度極高,接受度亦極高。有6位患者由一開始完全仰賴輪椅或躺床完全無法行走,經過3月訓練後已能使用助行器行走,有14位患者由一開始使用助行器或攙扶行走,經過3月訓練後已能獨自行走,病人及家屬都甚為欣慰。

經統計訓練前後有顯著進步者﹝P<0.05﹞:手部握力、肌耐力、柔軟度、抓握落棒反應時間、單腳站立時間、站立行走測驗﹝timed up and go test ﹞、巴氏量表計分、生活功能獨立執行量表計分﹝FIM score﹞。

此外高齡者最終因著體力與動作性的改善,心理層面也能獲得提升﹝SF-36量表提升﹞,常能重新認識自我,重拾自信,過去喜愛的活動,跳舞、登山、繪畫,都能再度從事。

案例報告:91歲的陳爺爺兩年前為下背痛併右下肢嚴重疼痛所苦,自覺疼痛指數高達8-9分﹝滿分10分﹞,常常無法翻身更遑論行走,好好壞壞維持了2年。X-光及肌電圖檢查後為腰椎退化但並無壓迫性骨折也無神經根壓迫,服用止痛藥療效不佳又造成便祕及下肢水腫,肌肉注射止痛藥亦無效。後經復健科評估後認為其乃因老化造成姿勢改變,駝背、髖膝彎曲、下肢肌肉縮短使用效率大降、全身肌肉緊張度增強併疼痛、給予簡單肌肉針刺放鬆後乃安排「能力回復復健」。經訓練後自覺疼痛指數降為1分,如今又可重至公園與朋友散步聊天,不但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同時也恢復原有的快樂生活!


本文作者【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 李思慧醫師】
本文由【台北榮總】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3&category=醫藥疾病

12/10 葉黃素保護眼睛,給小朋友一個亮眼的未來

葉黃素保護眼睛,給小朋友一個亮眼的未來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國外研究顯示,嬰兒在探索世界、學習新事物的過程當中,對視覺的依賴程度高達83%。而0~6歲是寶寶眼睛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眼睛構造在此時期仍未發育完全,且寶寶水晶體較清澈,無法有效阻擋生活中對眼睛造成傷害的「隱形殺手」,專家表示,唯有透過補充均衡的營養,及適度的保護措施,才能減少對寶寶眼睛的不良刺激而擁有一個「亮眼」未來!

<原理篇>外在刺激影響學習
專研眼睛科學多年的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人類視覺發展與腦部神經組織息息相關。特別是0~2歲的嬰幼兒,視覺神經正在快速發展,寶寶眼睛在此時期接收到的任何外在刺激,都會直接影響腦部的神經組織運作,而這些外在刺激的好壞,對寶寶的學習發展有著莫大的影響。
他舉例說,在一項針對寶寶視覺與腦部神經關係的研究中發現,當寶寶在閱讀或看電視時,以腦部斷層掃描儀器觀察兩種活動對腦部神經的影響,會發現處理這兩種活動的腦部神經區域完全不同,而研究證實,過早讓嬰幼兒看電視,會導致「注意力缺乏症候群」產生,造成學習障礙。

<構造篇>黃斑部病變影響視覺功能
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由於嬰幼兒及小朋友的眼睛仍在發育中,任何外在環境的傷害與刺激,對眼睛的健康都有深遠影響。他指出,人類的眼球構造主要包括有最外層的角膜(Cornea)、位於眼球壁中層的水晶體(Lens),以及位於眼球底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Macula)。光線會透過水晶體直達黃斑部,而黃斑部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主要功用在於將進入眼中的影像、顏色及形狀等細節轉化成有意義的訊息,如果黃斑部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人們的主要視覺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失明。

<傷害篇>無所不在的隱形殺手
人們都知道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卻往往忽略了存在於太陽光中的另一種光譜─藍光,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過量的藍光會造成眼睛傷害,特別是引起黃斑部的病變,因為藍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可能引起白內障,造成黃斑部退化。相較於能被眼角膜及水晶體過濾掉的紫外線,藍光卻可以穿透眼球直達黃斑部與視網膜,可說是嬰幼兒眼睛健康的「隱形殺手」

因為相對於成人而言,嬰幼兒及小朋友的水晶體較清澈,因此藍光穿透水晶體到達視網膜的比例較成人高,且眼睛構造中有大量的感光細胞,若某部份感光細胞受到損害,人的視覺是無法察覺到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損害都是無法修復的「不可逆」傷害,因此若沒有做好適當的保護措施,將會造成寶寶視覺神經的永久損傷!

<保護篇>寶寶護眼法則
既然藍光的最主要來源為太陽光,那麼避免讓寶寶曬太陽是否為最好的保護措施呢?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需要透過日照才能形成,因此,不讓寶寶曬太陽並不是最好的作法。但他仍建議父母在戶外時,提供寶寶必要的護眼措施,例如戴上太陽眼鏡、帽子等,而更直接有效的作法,則是確保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成分,其中對眼睛健康最為重要的,除了人們熟知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外,還有蔬果中所富含的營養成分「葉黃素」(Lutein)。

眼睛裡的濾光器~葉黃素
葉黃素是眼睛視網膜黃斑區的主要胡蘿蔔素醇,但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眼睛裡的葉黃素儲存於視網膜、水晶體及黃斑部中,能夠作為「濾光器」過濾過多的藍光,同時也能當作抗氧化劑,幫助眼睛避免受到氧化傷害,防止眼睛裡的視網膜提早老化。

透過飲食攝取葉黃素
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飲食來源補充,專研嬰幼兒營養學的Eric Lien教授表示,寶寶在母親子宮內時,是透過胎盤獲得身體所需的葉黃素。出生之後,則是透過母乳獲得葉黃素及其他必須的營養成分。他曾在9個國家進行有關母乳營養成分的研究,每個國家各抽取50個母乳樣本,總計450個的研究樣本中都發現了葉黃素。

然而,他也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由純母乳哺餵一個月的寶寶,與食用不含葉黃素成分的配方奶寶寶相比,前者體內的葉黃素含量有明顯的增加,而後者體內的葉黃素則有減少跡象。此因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持續經由飲食攝取,尤以嬰幼兒而言,在此腦部及視覺神經快速發育的關鍵期,即使只有短短幾天缺乏這些必須的營養成分,都可能對學習、發展及成長造成傷害!

正確攝取
葉黃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會隨著新陳代謝而流失,因此必須持續透過飲食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哺乳的嬰幼兒,可以從母乳中吸取葉黃素,每公升的母乳約有25微克的葉黃素。由於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停止哺乳後,嬰幼兒必須靠其他食物來源獲得葉黃素。
蔬菜中含有多種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而在日常膳食中,深綠色、黃色、橙色的蔬菜都含有葉黃素,特別是深綠色蔬菜的葉黃素含量最豐富,包括甘藍菜、波菜等,另外也可選擇添加均衡營養成分的幼兒成長奶粉,或選擇專為小朋友設計的添加Xylitol木糖醇口嚼錠的葉黃素Lutein,為寶寶打好健康的成長基礎。

葉黃素Lutein要如何選擇?
並非所有葉黃素都安全、有效,選擇葉黃素,應慎選品牌,一般此類產品良莠不齊,應先考慮品質、成份標示及來源,建議以衛生署核准及通過FDA(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或PDR(美 國 醫師桌上參考書)(USP、JP、Martindale)登載或醫學中心使用或醫師推薦使用為首選!


本文作者:趙順榮藥師小檔案
現任:
‧普登藥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展揚藥品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矽谷咖啡館 董事長
‧Sun City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台北市西藥代理商公會醫療發展 副主任委員
‧台北矽谷科技園區 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
‧Taiwan Coffee Association台灣咖啡協會 講師
‧大仁科技大學校友會 顧問

學歷:
‧大仁藥學專科學校藥學系畢業【藥師】。
‧台北醫學院─中藥班第三期結業。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經理人員第二十九期結業

經歷:
‧美商惠氏/氰氨公司 藥師
‧美商惠氏Wyeth藥廠 藥師
‧美商勞敏士A-H-Robins藥廠 藥師
‧日本第一製藥公司 藥師
‧皇佳製藥公司 藥師
‧台灣生達製藥公司 藥師


網址:趙順榮藥師小檔案 

本文作者【普登藥品 趙順榮藥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5&category=醫藥疾病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12/09 針對老化的復健「能力回復復健」

針對老化的復健「能力回復復健」
自1993年9月,台灣地區老年人口超過7 %,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之「高齡化社會」後,預估在2020年會增加至14 %,而到了2036年恐會達到21 %,增加的速度相當的快,高齡長者的安養、醫療、生活經濟的問題在台灣也已躍上台面,成為重要的議題。如何改善高齡者因缺乏運動造成身體虛弱、肌力衰退、甚至跌倒骨折臥床不起…等等問題,已是世界性社會及醫療發展的共同趨勢。台北榮總復健部有鑑於此,特別率先引進「能力回復復健」,期望能有效維持或恢復高齡患者的行動及獨立生活能力,以減少後續併發症以及生活照顧等之醫療及社會經濟負擔。

「能力回復復健」即是一種針對老化的復健,由日本專業復健醫療群所開發的輔助復健運動方法,意涵這種復健方法是針對高齡者並使之活動力上升的意思,其目標在於回復因老化或器質性傷害造成的活動力低下,讓需要復健或虛弱的高齡者甚至其他疾病的患者經由訓練後,提升其生活品質、日常活動功能與自立性。

訓練內容乃是將高齡者特別需要加強訓練的動作歸納為6種形式,分別由6台機器(水平腿部推蹬機、腿部伸展屈腿機、臀部外展內收機、軀幹伸展彎曲機、坐姿划船機、胸部推舉機)協助達到重新啟動因衰老而不活化的肌肉群,並藉由訓練的韻律,提升患者動作的協調性。訓練頻率每週2次、每次約1小時、為期共約3個月。

特色有二:
﹝1﹞ 藉由機器達成輕負荷的運動而非肌力強化。訓練強度約只有3-4個MET ﹝約爬2層樓梯的負荷量 ﹞,對心臟的負荷比「入浴」還輕。
﹝2﹞ 強調動作姿勢﹝form﹞及時間控制﹝timing﹞。如果動作姿勢不對,不活動的肌肉永遠也活動不起來;時間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節律的往復運動。此循環必須有其節奏性方能達到重新活化肌肉的效果。

適應症:
﹝1﹞高齡失能:「能力回復復健」可協助因年齡或缺乏運動之長者重拾動作能力。
﹝2﹞腦中風:「能力回復復健」 能誘發動作,活化肌肉運動,改善肌肉張力。
﹝3﹞巴金森症: 伴隨「能力回復復健」能產生大量的多巴胺,減少行動僵直。
﹝4﹞失智症: 增加乙醯膽鹼分泌,增進認知功能 。
﹝5﹞憂鬱症: 提升腦內嗎啡、血清張力素、正腎上腺素等物質,降低憂鬱症狀。
﹝6﹞其他: 跌倒、股骨關節置換術後、退化性關節炎。

禁忌症:
病人若有骨折未癒合與嚴重關節損傷、腦中風與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心律不整或血壓不穩者,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從事「能力回復復健」運動。神智不清、無法合作、或關節已有定型孿縮者亦不合適。

成效:
台北榮總於97年中開始實施「能力回復復健」,為國內首度引進,並自行改良日本的方法使之更適合國人。累計至97年11月30日止達1338人次。大體而言,患者的類型為高齡失能、中風、失智、憂鬱、股骨骨折術後、跌倒…等。大部分的患者(94%)皆能完成3個月的訓練。病人主觀滿意度極高,接受度亦極高。有6位患者由一開始完全仰賴輪椅或躺床完全無法行走,經過3月訓練後已能使用助行器行走,有14位患者由一開始使用助行器或攙扶行走,經過3月訓練後已能獨自行走,病人及家屬都甚為欣慰。

經統計訓練前後有顯著進步者﹝P<0.05﹞:手部握力、肌耐力、柔軟度、抓握落棒反應時間、單腳站立時間、站立行走測驗﹝timed up and go test ﹞、巴氏量表計分、生活功能獨立執行量表計分﹝FIM score﹞。

此外高齡者最終因著體力與動作性的改善,心理層面也能獲得提升﹝SF-36量表提升﹞,常能重新認識自我,重拾自信,過去喜愛的活動,跳舞、登山、繪畫,都能再度從事。

案例報告:91歲的陳爺爺兩年前為下背痛併右下肢嚴重疼痛所苦,自覺疼痛指數高達8-9分﹝滿分10分﹞,常常無法翻身更遑論行走,好好壞壞維持了2年。X-光及肌電圖檢查後為腰椎退化但並無壓迫性骨折也無神經根壓迫,服用止痛藥療效不佳又造成便祕及下肢水腫,肌肉注射止痛藥亦無效。後經復健科評估後認為其乃因老化造成姿勢改變,駝背、髖膝彎曲、下肢肌肉縮短使用效率大降、全身肌肉緊張度增強併疼痛、給予簡單肌肉針刺放鬆後乃安排「能力回復復健」。經訓練後自覺疼痛指數降為1分,如今又可重至公園與朋友散步聊天,不但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同時也恢復原有的快樂生活!


本文作者【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 李思慧醫師】
本文由【台北榮總】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3&category=醫藥疾病

12/09 葉黃素保護眼睛,給小朋友一個亮眼的未來

葉黃素保護眼睛,給小朋友一個亮眼的未來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國外研究顯示,嬰兒在探索世界、學習新事物的過程當中,對視覺的依賴程度高達83%。而0~6歲是寶寶眼睛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眼睛構造在此時期仍未發育完全,且寶寶水晶體較清澈,無法有效阻擋生活中對眼睛造成傷害的「隱形殺手」,專家表示,唯有透過補充均衡的營養,及適度的保護措施,才能減少對寶寶眼睛的不良刺激而擁有一個「亮眼」未來!

<原理篇>外在刺激影響學習
專研眼睛科學多年的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人類視覺發展與腦部神經組織息息相關。特別是0~2歲的嬰幼兒,視覺神經正在快速發展,寶寶眼睛在此時期接收到的任何外在刺激,都會直接影響腦部的神經組織運作,而這些外在刺激的好壞,對寶寶的學習發展有著莫大的影響。
他舉例說,在一項針對寶寶視覺與腦部神經關係的研究中發現,當寶寶在閱讀或看電視時,以腦部斷層掃描儀器觀察兩種活動對腦部神經的影響,會發現處理這兩種活動的腦部神經區域完全不同,而研究證實,過早讓嬰幼兒看電視,會導致「注意力缺乏症候群」產生,造成學習障礙。

<構造篇>黃斑部病變影響視覺功能
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由於嬰幼兒及小朋友的眼睛仍在發育中,任何外在環境的傷害與刺激,對眼睛的健康都有深遠影響。他指出,人類的眼球構造主要包括有最外層的角膜(Cornea)、位於眼球壁中層的水晶體(Lens),以及位於眼球底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Macula)。光線會透過水晶體直達黃斑部,而黃斑部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主要功用在於將進入眼中的影像、顏色及形狀等細節轉化成有意義的訊息,如果黃斑部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人們的主要視覺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失明。

<傷害篇>無所不在的隱形殺手
人們都知道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卻往往忽略了存在於太陽光中的另一種光譜─藍光,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過量的藍光會造成眼睛傷害,特別是引起黃斑部的病變,因為藍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可能引起白內障,造成黃斑部退化。相較於能被眼角膜及水晶體過濾掉的紫外線,藍光卻可以穿透眼球直達黃斑部與視網膜,可說是嬰幼兒眼睛健康的「隱形殺手」

因為相對於成人而言,嬰幼兒及小朋友的水晶體較清澈,因此藍光穿透水晶體到達視網膜的比例較成人高,且眼睛構造中有大量的感光細胞,若某部份感光細胞受到損害,人的視覺是無法察覺到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損害都是無法修復的「不可逆」傷害,因此若沒有做好適當的保護措施,將會造成寶寶視覺神經的永久損傷!

<保護篇>寶寶護眼法則
既然藍光的最主要來源為太陽光,那麼避免讓寶寶曬太陽是否為最好的保護措施呢?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需要透過日照才能形成,因此,不讓寶寶曬太陽並不是最好的作法。但他仍建議父母在戶外時,提供寶寶必要的護眼措施,例如戴上太陽眼鏡、帽子等,而更直接有效的作法,則是確保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成分,其中對眼睛健康最為重要的,除了人們熟知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外,還有蔬果中所富含的營養成分「葉黃素」(Lutein)。

眼睛裡的濾光器~葉黃素
葉黃素是眼睛視網膜黃斑區的主要胡蘿蔔素醇,但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Billy Hammond, Jr.教授表示,眼睛裡的葉黃素儲存於視網膜、水晶體及黃斑部中,能夠作為「濾光器」過濾過多的藍光,同時也能當作抗氧化劑,幫助眼睛避免受到氧化傷害,防止眼睛裡的視網膜提早老化。

透過飲食攝取葉黃素
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飲食來源補充,專研嬰幼兒營養學的Eric Lien教授表示,寶寶在母親子宮內時,是透過胎盤獲得身體所需的葉黃素。出生之後,則是透過母乳獲得葉黃素及其他必須的營養成分。他曾在9個國家進行有關母乳營養成分的研究,每個國家各抽取50個母乳樣本,總計450個的研究樣本中都發現了葉黃素。

然而,他也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由純母乳哺餵一個月的寶寶,與食用不含葉黃素成分的配方奶寶寶相比,前者體內的葉黃素含量有明顯的增加,而後者體內的葉黃素則有減少跡象。此因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持續經由飲食攝取,尤以嬰幼兒而言,在此腦部及視覺神經快速發育的關鍵期,即使只有短短幾天缺乏這些必須的營養成分,都可能對學習、發展及成長造成傷害!

正確攝取
葉黃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會隨著新陳代謝而流失,因此必須持續透過飲食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哺乳的嬰幼兒,可以從母乳中吸取葉黃素,每公升的母乳約有25微克的葉黃素。由於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停止哺乳後,嬰幼兒必須靠其他食物來源獲得葉黃素。
蔬菜中含有多種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而在日常膳食中,深綠色、黃色、橙色的蔬菜都含有葉黃素,特別是深綠色蔬菜的葉黃素含量最豐富,包括甘藍菜、波菜等,另外也可選擇添加均衡營養成分的幼兒成長奶粉,或選擇專為小朋友設計的添加Xylitol木糖醇口嚼錠的葉黃素Lutein,為寶寶打好健康的成長基礎。

葉黃素Lutein要如何選擇?
並非所有葉黃素都安全、有效,選擇葉黃素,應慎選品牌,一般此類產品良莠不齊,應先考慮品質、成份標示及來源,建議以衛生署核准及通過FDA(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或PDR(美 國 醫師桌上參考書)(USP、JP、Martindale)登載或醫學中心使用或醫師推薦使用為首選!


本文作者:趙順榮藥師小檔案
現任:
‧普登藥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展揚藥品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矽谷咖啡館 董事長
‧Sun City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台北市西藥代理商公會醫療發展 副主任委員
‧台北矽谷科技園區 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
‧Taiwan Coffee Association台灣咖啡協會 講師
‧大仁科技大學校友會 顧問

學歷:
‧大仁藥學專科學校藥學系畢業【藥師】。
‧台北醫學院─中藥班第三期結業。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經理人員第二十九期結業

經歷:
‧美商惠氏/氰氨公司 藥師
‧美商惠氏Wyeth藥廠 藥師
‧美商勞敏士A-H-Robins藥廠 藥師
‧日本第一製藥公司 藥師
‧皇佳製藥公司 藥師
‧台灣生達製藥公司 藥師


網址:趙順榮藥師小檔案 

本文作者【普登藥品 趙順榮藥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5&category=醫藥疾病

12/09 冷眼集》這樣燒錢 不倒才怪

冷眼集》這樣燒錢 不倒才怪
氣溫驟降的日子,公司的公佈欄不斷貼出裁員名單,越來越多人開始感覺到今年格外寒冷。全球不景氣,員工們早已經不敢肖想年終獎金,只要能保住飯碗,過個平安年就好。

此時,卻看見健保局、中油還能有3.8個月到4.6個月的年終獎金,看得民眾口水直流。

每逢年底,健保局員工的年終獎金,就要被拿出來痛罵一番。不過,罵歸罵,健保局員工年終獎金還是照領,一個子也沒少過。

其實,不管是公家機關,還是私人機構,只要財務狀況允許,提撥紅利激勵員工,本來就是人之常情。甚至不少企業,就算虧損連連,也會發個小紅包以玆慰問。

但是,今年健保財務缺口高達260億元,衛生署又釋出加收健保費的消息,讓健保局員工今年的年終獎金,領得更理不直、氣不壯。

歷任健保局總經理不斷替健保局員工叫屈,認為健保局員工沒有行政機關員工的月退俸、教育補助,又沒有國營事業員工的優惠存款,連個年終獎金,都要領得如此委屈。

問題癥結在於,13年前,健保制度倉皇上路,為了組織靈活,明明沒有營利項目的健保局,卻比照財政部的國營事業設計,讓健保局成為不倫不類的怪組織。

健保局上下與其氣憤不平,還不如快點讓妾身未明的健保局改制為一般行政部門,積極推動改制,讓健保局員工和其他公務人員一樣支領年終獎金,才可以消弭爭議。

否則健保局員工年終獎金這盤冷飯,不斷拿出來炒新聞,媒體和民眾也吃得很膩了。

12/09 葉金川:1.5代健保一定要做 否則會倒

葉金川:1.5代健保一定要做 否則會倒
健保局日虧8800萬元,預計明年底健保財務缺口將達到324億元,衛生署長葉金川指出,1.5代健保一定要做,否則健保一定會倒,衛生署近日就將提出完整的規劃方案,1.5代健保勢在必行。

衛生署、中央健保局今天赴立法院報告98年度中央健康保險局附屬單位預算。中央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指出,在沒有任何開源作為下,明年底,健保局的財務缺口將達到324億元。

朱澤民指出,預計98年度健保費收入為4336億8302萬9000元,支出則為4661億1408萬3000元,保險收支短絀324億元,形同健保局每天要虧損8800萬元。

為了增加收入,衛生署日前提出「1.5代健保」,資本所得也納入健保費收費計算基礎,因此被稱為「健保稅」。葉金川表示,1.5代健保一定要實施,否則健保會倒。

立委黃淑英質詢,健保費在總統馬英九任內,是否一定會漲?葉金川則沒有否認。但立委黃義交、徐少萍均要求,經濟不景氣,不應該再向民眾伸手討錢,應該由政府撥出公務預算支應。



全球不景氣,中小企業倒閉,失業人口暴增。衛生署將補助近貧戶健保費,初步規畫的近貧戶條件有兩個腹案,分別為全年收入是低收入戶1.2倍到1.5倍,或是2倍。衛生署預估,一年將多支出4億到14億元,但「只要找到錢,最快明年1月1日開始做!」

中央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指出,根據往年的資料,每年有30萬人繳不出健保費,呆帳約40億元左右。由於經濟不景氣,衛生署預估,明年將有更多人繳不出健保費。

為避免貧戶落入又窮又病,又看不起醫生的窘境,衛生署長葉金川指出,由政府補助近貧戶健保費的方案,已經在行政院院會提出,並列為優先法案,也將是明年最優先執行的方案。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12/08 軟組織沾黏---慢性疼痛的起源

軟組織沾黏---慢性疼痛的起源
當你發現到身體某些部位,有經常重覆性地受傷現象,應該儘速釐清是否有軟組織沾黏的問題。

本文所提到的『軟組織』,泛指肌肉纖維、肌腱、包覆在週遭的筋膜、韌帶以及神經。

臨床上,常見許多因『過度使用』所引發的慢性疼痛的症狀(網球肘、腕隧道綜合症、肩痛、下背痛、膝關節機能障礙、脛痛等),施予口服/注射藥物以及保守療法卻不見成效;這種情況下,若能找出體內沾黏軟組織的確切病灶所在,並施予「深層疤痕鬆解手法」,往往可以得到立即緩解的效果。

軟組織因過度使用而導致損傷時,體內患部往往產生以下變化:

1.損傷部位因為疼痛保護機制而引發攣縮,血液無法藉由正常循環提供患部修復所需要的氧氣。

2.軟組織因拉扯、扭轉或碰撞所引起的小範圍撕裂(micro-trauma),會立即觸動人體自我修復機制,產生疤痕組織(scar tissue)來替代原本損壞的膿傷組織,這些疤痕組織會與周邊健康組織沾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疼痛。

3.大多數的人認為,體內組織的損傷往往伴隨著炎症(紅腫熱痛)的消失而完全康復,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撕裂的患部會自己製造、收集以及重組復原過程中所需的結締組織,但其功能絕不可能像原來健康的組織來得好,即形成所謂的「疤痕」,這點從體外傷口癒合的過程可以得到驗證。

4.疤痕組織若發生於肌肉,越來越多的肌纖維被包覆住時,肌肉收縮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延展性也會不足無法完全放鬆,活動時導致機能障礙;疤痕組織若位於肌腱,即所謂的慢性肌腱炎,容易引起疼痛、無力現象;發生在神經,則有可能提高神經張力甚至引發類似神經受到壓迫的酸麻症狀。疤痕組織生成的範圍或許並不是很大,但卻往往可以影響到整塊大肌肉運動時的表現,這樣的情形在運動員身上常常可以發現。

5.常見的RICE急性傷害處理原則,其中的冰敷在損傷初期可以有效控制日後可能引發沾黏的範圍。一般人對於體內沾黏的疤痕組織是無法自己感受得到的,但有經驗的手法治療師卻可以透過觸診清楚地診斷出來。

疤痕組織(scar tissue)不比其他正常的組織來得強壯與穩定,所以必須藉由深層疤痕鬆解手法來根本解除;民俗療法中常見的刮痧、拍打、推拿為什麼有它的療效,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是在這裡我們期待以更科學的角度來加以探討。

『深層疤痕鬆解手法』有效解決軟組織沾黏

『深層疤痕鬆解手法』是一門藝術,施行要點如下:

1.觸診定位要正確:就因為體內疤痕的沾黏是肉眼看不見的,所以觸診自然成為手法治療成敗的關鍵因素,若無法透過指尖敏銳的觸覺,把真正有問題的患部定位出來(包含深淺、範圍、緊繃程度),再多的治療理論都是空談;常見許多臨床人員狂揉猛推半天,病患也痛得哇哇大叫卻不見療效,說穿了就是這個道理。觸診好比練功,除了透過一再的練習之外,有沒有慧根也是重要的。

2.了解解剖軟組織走向,切忌亂捏亂柔:手法治療師必須清楚明瞭身體的解剖構造,有助於配合觸診結果研判損傷的組織到底是肌肉、肌腱、關節囊、筋膜還是神經。手法的部分,一般來說,陳舊性的筋結條索組織必須針對組織纖維的走向垂直施力,才可以有鬆解的效果;而新傷生成階段的疤痕組織,則可以順著纖維縱向理筋,增加延展性避免橫向沾粘。熟知解剖構造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3.手法宜循序漸進、輕重得宜。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程度不同,手法應由淺至深、力道由輕漸重,逐漸找出個別可以接受的適當強度,儘量不讓病患感到劇烈疼痛因而用力抵抗,否則容易造成二次傷害。病患本身往往最清楚自己疼痛的部位,但尷尬的是他們卻不知道該針對患部施予多大的力道以及按摩方向,往往會有自己越按越痛經驗。

4.見好就收,避免引發炎症。很多病患都有到中醫或國術館推拿之後,痛上四五天甚至一個禮拜的不好經驗,個人認為那『實在是太超過了!!』很多陳舊的疤痕組織都是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病灶,若範圍較大,應擬定治療計畫化整為零、各個擊破,避免引起發炎反應;就算會有疼痛的好轉反應,應以不超過一天為原則。附帶一提,若為了縮短療程而手法下得比較重,亦可考慮於治療結束後施予冰敷,藉此減緩手法引發疼痛的情形。

5.其他輔助措施:國內對於軟組織的損傷常見使用熱敷或超音波來治療,但這類的儀器只能暫時讓沾粘的疤痕組織軟化,最終還是得藉由鬆解手法來加以處理,恢復組織的活性。除此之外,目前臨床上常見輔以『高頻震動槍 Slacknig Gun』以及『肌內校貼布貼紮技術』整合治療,通常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6.『深層疤痕鬆解手法』不是萬靈丹。在決定施予『深層疤痕鬆解手法』之前,應先經過縝密的評估,確認是否為此手法的適應症;若病患的症狀起因於骨節機能失調或其他問題,盲目地在軟組織手法上下功夫,想必是不會有太大助益的。


周育丞物理治療師簡介:
現任: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物理治療師
台中愛鄰復健科診所 酸痛特別門診主治治療師
經歷:
台中市愛鄰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組長
彰化特教資源中心巡迴物理治療師
專長:脊椎側彎‧骨盆傾斜‧長短腳矯治‧下肢生物力學分析‧特製矯正/功能性鞋墊量製 ‧運動傷害

本文作者【周育丞 物理治療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50&category=醫藥疾病

12/08 乳房回春術,閨房添情趣!

乳房回春術,閨房添情趣!
做人要抬頭挺胸,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乳頭與乳暈其實也需要抬頭挺胸!很多哺乳後的婦女,乳房乳暈會顯得下垂「沒有精神」,有人甚至影響到床第之間的情趣,因此,醫師建議,適時乳房回春術,也能夠為夫妻創造出更甜蜜的情趣。

有人說胸部是女性最重要的性象徵,乳頭、乳暈可是這對性象徵的「靈魂之窗」,因為它位於胸部的中心點,但是乳頭、乳暈也會隨著乳房的老化而變得下垂,有的女性甚至這麼形容:「乳房還很堅挺,乳頭卻有點下垂,看起來一點都沒有精神。」

這幾年隆乳手術非常盛行,可見女性對於胸部的重視,整形醫師張大力指出,現在的整形手術,甚至連乳溝、乳房形狀、軟硬等,都可以量身訂作;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乳頭與乳暈的重要,就像一艘沒有被點精的龍船,少了最重要的「畫龍點睛」的效果。

其實乳頭、乳暈的變化,從青春期開始,就在荷爾蒙刺激之下開始有了變化。乳腺的發育使得乳頭開始挺立,顏色也開始產生了變化,有人變得色濃,有人則維持淡色。有的人會用乳暈顏色的深淺,來判斷一個人的性經驗豐不豐富,其實是個錯誤的觀念。

乳房下垂時 可以利用內視鏡隆乳手術來恢復堅挺的外型。乳頭如果是下垂時,可以利用手術,把乳頭的直徑、長度縮短,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縮小拉提的效果,讓乳頭恢復成年輕時的狀態;如果是乳頭內凹,甚至還可以在不影響乳腺功能下進行整形,自信心提昇,卻不影響哺乳功能。

至於乳暈的部分,如果是顏色過深,可以利用雷射,或者是皮膚漂白技術,來達到目的,如果是乳暈過大,則可以利用外科手術,把過大的乳暈給集中縮小,讓整體的比例可以更完美。

乳暈、乳頭的回春術,由於置、外型,以及顏色因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整形醫師吳傳壽建議,接受手術前要與醫師充分的溝通,再進行手術,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為自己的內在美加分。

本文作者:中時健康曾亦芬
出處:中時電子報 中時健康
http://health.chinatimes.com

本文作者【中時健康曾亦芬】
本文由【中時電子報 中時健康】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47&category=美體雕塑

12/08 夜型生活,最大極限三十歲

夜型生活,最大極限三十歲
全世界健康意識高漲,正從夜型社會逐漸邁向晨型社會。

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表示,年輕人很容易晚睡晚起,中年以後,主導睡眠的褪黑激素會愈來愈提早分泌,就這樣來看,「早睡早起」的理論,對中年以上的人比較正確。如果年屆中年仍過著「夜型生活」,那麼可能晚睡之後,生理時鐘還是會讓人自然早起,反而造成「睡眠剝奪」,影響自律神經、免疫系統的健康。


日本「早起心身醫學研究所」所長稅所弘,是在日本推動「晨型人」觀念的先驅。

他的「晨型人」相關著作,例如《晨型人的成功哲學》、《一百天內成為晨型人的方法》、《給晨型人的建議》、《晨型人的生活革命》等,超過十本以上,甚至在韓國大賣,造成韓國社會推動吃早飯運動。

根據稅所弘的定義,早上六、七點起床,只能算「早起」;五點就起床,才是「晨型人」,也才能利用上班之前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的可能性。

稅所弘特別強調早睡早起對人的身體健康與工作效率,有絕對的關係。

如果是晚睡晚起、或是連續熬夜之後大睡一天,都會對自律神經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判斷力變弱、意志力不集中。

稅所弘認為,「夜型社會」的生活形態,最大的極限是三十歲。因為,包括過度加班、應酬猛吃宵夜與喝酒、已經疲累卻硬撐著繼續玩樂等,都會一點一滴地損害自律神經、循環系統與呼吸系統。像這樣的摧殘健康,身體在年輕時還可以應付並進行修復;然而,一旦超過三十歲,新陳代謝功能逐漸趨緩,修復功能減弱,如果仍不知節制,持續沈溺在「夜型社會」,那麼健康情況將每況愈下,直到身體發出警報,到時候就為時已晚。

例如肝病或猛暴型肝炎,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很嚴重了。

因此,一旦超過三十歲,就應該告別夜型社會,向晨型人的生活邁進。

12/08 家有特殊疾病兒》未確定病情前 別告訴他

家有特殊疾病兒》未確定病情前 別告訴他
「孩子能多快樂兩年,那就讓他多快樂兩年吧!」病童媽媽歐玲君說,家有病童的父母,心中一定很苦澀,常為了要不要告知病情而左右搖擺。她建議,不宜貿然告知,一定要做足功課,與醫師溝通好之後,再一同告知,並向孩子保證,會一路陪伴孩子!

歐玲君的兒子永強,罹患罕見疾病黏多醣症,並在三年前去世。如何告知病童病情,這件沉重的課題,讓歐玲君連嘆三聲,「真的太難!太難!」

孩子的疾病在尚未完全確定之前,歐玲君說,她會考慮先不告知。孩子還小,如果已經註定要與疾病纏鬥,她希望孩子可以多快樂幾年,終生與疾病奮鬥畢竟真的太沉重,在病情尚未確定之前,她選擇不告知孩子。

但是父母不能坐以待斃,要積極的諮詢醫師,不斷與醫師溝通。等到必須告知時,帶著孩子前往就診,讓醫師向孩子說明,但父母必須在旁,陪伴孩子一起哭泣,並一再保證「爸媽會一路陪伴你!」

告知病情時,也要強調目前的治療方法,或是緩和病情發展的做法,讓孩子覺得有路可走,不要把問題都丟給孩子,否則會把孩子嚇壞。

12/08 孩子罹患神經纖維瘤 該告訴他嗎?

孩子罹患神經纖維瘤 該告訴他嗎?
「我的孩子可能是神經纖維瘤病患,我該告訴他嗎?」一個作為父親的讀者心情沉重地這樣問著。罹患神經纖維瘤的孩子,會先出現咖啡牛奶斑的先兆,可能會在青春期開始長瘤,但也可能是虛驚一場,到底該不該把這個殘酷的祕密,讓孩子知情?

李爸爸帶著一個月大的孩子,進行健康檢查,發現孩子有咖啡牛奶斑,被懷疑是神經纖維瘤。成長過程中,他持續帶孩子到神經外科檢查,因為還無法確診,醫師只能安慰父母,要父母多觀察,靜觀其變。

現在小孩已11歲,全身的斑越來越多,除了原本就有的大塊斑外,細小的斑更是長滿全身。以前孩子有疑問時,李爸爸總是告訴他,「因為你很棒、很特別,所以老天爺在你身上做特別的記號,讓你跟別人不一樣。」

每次孩子聽了,就會很開心、很有自信。但李爸爸的心卻整個揪在一起,像是有個巨大的無形石頭壓在心頭上,讓他心情極為沉重。

最近,孩子在學校做健康檢查。醫師在檢查表上註明,「皮膚異常,需進一步檢查。」天真的孩子問爸爸,「為什麼醫師說我身上的記號不正常?」孩子沒有繼續追問一時語塞的李爸爸,又跑去玩了。

李爸爸沉重地問,「我是不是該告訴他真相了呢?」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李銘仁指出,咖啡牛奶斑單獨出現時,往往只是胎記,多數的神經纖維瘤病患有六個以上的咖啡牛奶斑。如果數量增加,且範圍擴大,就可能是神經纖維瘤的前兆。

六成的神經纖維瘤的病患,在青春期前後,會開始長出一顆一顆的突起,要一直追蹤到45歲,都沒有長出瘤,才能確定排除。

神經纖維瘤的面貌多樣,除了可能長在皮膚上,也可能長在骨頭、眼睛、神經根、腸子,甚至是腦部。

李銘仁說,這疾病在國內的盛行率約四千分之一,也就是國內約有5000個到6000個神經纖維瘤病患。但在瘤長出來之前,沒有人可以知道會不會是神經纖維瘤。

他建議,在還沒確診前,先跟孩子說是色素沉著,未必有害。但是一定要開始長期追蹤,所以父母應帶著孩子回到醫療體系,到基因醫學科、兒童心智、兒童心理科,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12/08 喝綠茶可甩壞血脂 不能甩肉

喝綠茶可甩壞血脂 不能甩肉
含兒茶素助養生 醫:應在餐後飲用

綠茶有助甩去壞血脂。

國內醫界最新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可以幫助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
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且可幫助血糖調控。

不過醫師提醒,綠茶應在餐後,尤其是油膩飲食後適量飲用。

最新研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在國際《臨床營養學期刊》發表此研究。

他花一年蒐集100名16到60歲、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超過27的肥胖女性,
進行雙盲研究。

高密度膽固醇上升
一組給予綠茶萃取物的錠劑,另一組給予僅含纖維素的安慰劑。受試者每天吃3次,持續12周。

經過三個月,使用綠茶萃取物的實驗組,體重僅少0.3%,未達到統計意義,腰圍也未下降,
但在血液檢查部分卻發現綠茶能改善血脂。

許中華說,綠茶組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都下降,有益健康的高密度膽固醇則上升。

此外,綠茶組血液中的「脂締素」(adiponectin)顯著增加。

許中華說,脂締素能調節胰島素阻抗性,改善高血糖。

至於使用纖維素的安慰劑組,僅三酸甘油酯下降。許中華說,綠茶能甩掉壞血脂、增加好血脂,
主要關鍵是兒茶素物質「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
其他茶葉也含有EGCG,但是綠茶特別多。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曾漢棋也說,綠茶能改善血脂,
但減重效果有限,平均一天只能多消耗70、80大卡,
「若純粹靠綠茶減重,90天才減1公斤。
不能單靠綠茶減重、甩油,仍應搭配飲食與運動。」

此外,因過量綠茶會刺激胃部,他提醒民眾最好適量飲用。

避免空腹飲用傷胃
許中華建議,民眾飲用綠茶養生,最好在吃完油膩食物後飲用,且要適量,以免攝取過多咖啡因,
另外,要避免空腹飲用,以免傷胃,最好也避免飲用含糖綠茶,以免吃進過多糖分。

飲用綠茶注意事項

◎適合在吃完燒烤等油膩食物後飲用
◎避免空腹飲用,以免傷胃;胃疾患者應先徵詢醫師意見
◎避免喝含糖綠茶,或加入奶精、珍珠等,以免不自覺攝取過多熱量
◎想要減肥,還要搭配運動與飲食
◎綠茶含咖啡因,避免睡前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資料來源:許中華醫師、曾漢棋醫師

12/08 退化性關節炎》過度使用 當心關節比你老

退化性關節炎》過度使用 當心關節比你老
人類能活動自如,關節應該占了一部分的功勞,隨著關節伸屈,能讓我們完成許多事情。


在人體解剖構造上,骨頭兩端的接觸面,就是由軟骨、關節囊膜、關節液和韌帶負責連接,也透過軟骨保護骨頭,避免骨頭接觸造成磨損。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軟骨逐漸彈性變差、加速磨損,軟骨可能變薄,關節變窄,不再有如彈簧般的保護,形成退化性關節炎,走路或跑步的力量可能直接傳到骨頭,造成骨頭硬化、變形甚至壞死。


40多歲 他爬樓梯吃力


案例一:40多歲的小周是業務員,總是得隨身攜帶電腦向客戶解說,小周最近背著電腦爬樓梯,感覺吃力多了,關節似乎傳來一陣隱隱痠痛,特別是蹲下以後再站起來,痠軟感更為明顯。


過度使用 膝蓋提早老化


醫生觀點:「通常幾歲開始有退化性關節炎?」台北振興醫院骨科主任敖曼冠說:「要看平常有無不當使用,或有無做調節。」不當使用包括過度肥胖、或像業務員小周這樣在工作中負重者;做調節之意,是指應適度讓關節休息,不要一直使用。


他表示,有人年紀還不算老,膝關節卻提早老化,不堪使用;也有人年近百歲,雖擋不住「機器用久耗損」,但還想換關節,繼續過能走能跳的人生。


104歲 她還想趴趴走


案例二:104歲的「人瑞級」老太太坐輪椅來看門診,當時膝蓋已痛得無法走路,要求開刀,醫師跟她家人解釋,老人家手術麻醉風險不小,但老太太兒子跟敖曼冠說:「醫師,你一定要幫我媽媽開刀,她還想過能走路的日子,如果她術後走路會摔跤,也沒關係,她耐得起摔。」


敖曼冠為老太太準備了加護病房待命,手術把握精準快速,老太太在術後四天就下床如廁,「她堅持自己拿著助行器走到廁所,不要家人扶。」老太太「要活就要動」的毅力,讓家人捏了一把冷汗,但也令醫師佩服不已。


敖曼冠當了卅年的骨科醫師,為這位老太太置換膝關節,讓他創下為年紀最長的病患開刀紀錄。


要不要開刀 因人而異


醫生觀點:「退化性關節炎,有必要開刀嗎?」敖曼冠說:「要看個人情況。」他解釋,如果是活動量大的人,退化性關節炎又符合開刀的條件,是可以考慮;但也有的老人家,活動量不見得多,也許靠背架、柺杖、雨傘等輔具,也能走得不錯。


再加上手術的成功率只有九成九成八,年長者開刀還有靜脈血栓、感染等併發症,或是置換後不夠理想,醫師通常會和病患充分討論再決定治療方法。

12/08 輪狀病毒發威 兒童頻發冬季腹瀉

輪狀病毒發威 兒童頻發冬季腹瀉
賴秀澤 醫師 / 為恭紀念醫院 - 小兒科】

最近在小兒科病房住院病童中,幾近三分之一是嘔吐,肚子痛,拉肚子和發燒的症狀。做糞便檢測輪狀病毒抗原也有很高的比例呈現陽性反應,這就是典型的兒童冬季腸胃炎,有時我們就簡稱兒童冬季腹瀉。

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賴秀澤醫師指出,兒童冬季腹瀉的基本病因就是濾過性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腸胃道症狀。三歲以下患兒,輪狀病毒感染的機率最高,較大的兒童與大人則以諾羅病毒比較普遍。這兩種病毒所引起的病狀幾乎相同,只是後者病程較短而已,因此,感染冬季腸胃炎的大人比較輕也比較快好。

輪狀病毒腸胃炎是近三四十年才有的病名,其實這個病早就存在,只是醫界不知道而已。大約在西元1930年左右,美國醫學界就已經注意到冬季時節,罹患腸胃炎的病童特別多,用當時的檢測設備總是找不出病因,一直到了西元1970年左右,才由澳洲的一位醫師找到病因,元兇原來就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濾過性病毒,由於此濾過性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很像車輪狀,故命名為輪狀病毒,從此醫界就這樣稱呼。

輪狀病毒的感染是不分貧富貴賤的,均是一視同仁,把美國小兒科醫界弄得很頭大,公共衛生與防疫主管單位曾經嘗試利用改善環境衛生,個人飲食衛生來消獼輪狀病毒感染,結果都是成效不佳。不得已才另謀他途開始研究疫苗,在1998年研發上市第一代輪狀病毒疫苗,叫做輪盾疫苗。此疫苗剛剛開始上市時,大家趨之若狂,以為這是輪狀病毒感染的終結者,於是大家踴躍接種,在短短七八個內就有超過130萬人次口服疫苗,然而,由於此疫苗牽扯到腸套疊的併發症,美國防疫主管單位於1999年10月份便緊急下令下市,不得再使用。

這個措施對民眾和公共衛生與防疫的主管單位簡直是一個夢饜,之後,又花費三四年時間嚐試其他的防疫策略來控制輪狀病毒感染,可是仍然無功。大約在2002年左右衛生主管單位又批准再研發輪狀病毒疫苗的工作,只是這次的要求更嚴格,必須無腸套疊併發症的顧慮才行,所以在2006年又批准上市兩家疫苗。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典型症狀是先嘔吐,上腹部不適,然後,開始發燒拉肚子。來勢凶凶,很快就會脫水威脅生命。根據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的報導,台灣的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患兒在病程中常出現熱痙攣的症狀,有的患兒甚至抽筋兩次以上。輪狀病毒腸胃炎的病程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發燒約四天腹瀉約七天左右,換言之,整個病程不超過一週。

賴秀澤醫師表示,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治療很簡單:防止脫水。因此,補充足夠水分,減少水分繼續流失,就是治療的基本策略。如果病情不嚴重的話,在家裡自己照顧就可以:喝電解質液解渴(一種專對拉肚子之市售產品),吃不含乳糖成分的食物。因為一般的運動飲料溶液之滲透壓很高,屬於高滲透壓溶液,對腸胃炎患兒來說是禁忌使用的,這一點請家長小心。如果病情稍重的話,最好住院治療比較安全,以免處理不當造成脫水,那就不好。

關於輪狀病毒疫苗,大家需要有的觀念就是口服了疫苗之後並不是就不會感染輪狀病毒,疫苗的主要功效是在預防重症輪狀病毒腸胃炎而已。根據研究統計,輪狀病毒疫苗對中輕度患者的預防率只有70%~80%,重症患者的預防率則高達98%~100%。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799

12/08 魔術胸罩戴太久 哇!外側萎縮 乳房剩中間

魔術胸罩戴太久 哇!外側萎縮 乳房剩中間
胸罩的功用是支撐、保護、保暖及裝飾乳房,在人類衣著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發明。

女人的乳房體積碩大,卻僅靠筋膜與軀體相連,易受地心引力作用搖晃下墜。

胸罩以罩杯裝著乳房,利用肩帶懸於肩部,其作用猶如車中乘客配戴安全帶,有固定及防震的效果。

人類直立之後,乳房取代臀部成為重要的性徵,胸罩除了保暖以外,還能提供保護及裝飾的作用。

根據調查,台灣的成年女人外出時,97%有使用胸罩的習慣;
至於使用目的,50%是遮住乳房、35%是修飾上圍、10%是預防下垂、5%是預防感冒。

也就是說,大部份的女人不了解胸罩的正確功用。

更荒謬的是,85%的女人買胸罩不敢試穿,也難怪胸罩大多不合身了!

不合身的胸罩會像不合腳的鞋子一樣造成傷害。罩杯不符,乳頭被壓迫,敏感度會降低;
乳暈被摩擦,容易過敏及濕疹;肩帶太短,胸椎前傾,肩帶太長,乳房下垂。

扣環的位置也很重要,前扣的胸罩穿脫方便,但是胸骨凸出的人容易受傷!

胸罩內裝襯墊可以修飾上圍,基本上是很好的創意。

問題是,這幾年來上圍標準提高,襯墊太厚,夏天的時候,乳房好像在穿棉襖。

有的人嫌棉布觸感不好,乾脆在胸罩裡襯著矽膠袋。

矽膠袋很明顯,女人穿脫時給人的感覺像在裝義肢。

這個時代女權高漲,卻還有女性同胞胸懷乳房情結,實在是一大悲哀!

近來流行調整型內衣及魔術胸罩,前者號稱可以把背部、腹部的組織「調整」於胸部;
後者號稱可以創造乳溝。

其實兩者的作用相似,係加強罩杯邊緣的壓力,使胸罩內箍住較多的乳房。

我最近見到一個病人,胸罩打開,乳房居然只有中間,沒有旁邊,原來是被魔術胸罩塑造定型了!

美國的文獻提到,魔術胸罩戴久了可能會頭痛,至於乳房變形還沒有人報告。

我的猜測是,東方人乳房較小,兩側距離較寬,魔術胸罩必須有很大的壓力才能產生效果。

長時間使用,外側乳房缺血,乳腺萎縮,乳房就變形了。

小小的胸罩,其實學問很大。拋開副作用不談,胸罩可以帶來很多生活的情趣。

根據統計,經濟不景氣、服飾業蕭條,胸罩卻越賣越好!

這也難怪,外出時,要正點胸罩;睡覺時,要性感胸罩;運動時,要休閒胸罩;旅行時,要藏錢胸罩。

人類的活動越多,胸罩的需求量越大。

12/08 原以為是心臟病,其實是「恐慌症」

原以為是心臟病,其實是「恐慌症」
李先生35歲,已婚,從事金融業。過去身體健康,沒有重大的疾病史。最近半年,受到經濟景氣影響,李先生對工作產生危機感,擔心裁員問題,於是他更努力在工作上求表現。加上太太剛生產完,李先生同時面對工作及家庭的壓力。三個月前,李先生開始感覺到胸悶、心悸,有時候伴隨手抖的情形。起先他不以為意,認為休息一下就好,但狀況並沒有改善。有一天,李先生開車要去拜訪客戶,邊開車邊想著工作上的問題,覺得開始煩躁起來。過了十分鐘,突然間他心跳加速、胸口緊繃,接著呼吸急促、冒汗、手腳發麻,李先生感到十分害怕,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根本無法開車。他勉強將車停在路邊,趕快打電話給家人求救,家人接著叫了救護車,將他送到醫院急診。醫生給李先生作了抽血、心電圖及X光檢查,結果沒有異常的發現,並說明這是恐慌症,要將李先生轉介給精神科。李先生心想自己精神又沒問題,並沒有去看診。回家之後,李先生回想當天發作可怕的經驗,愈想愈恐怖,之後要開車上路都有恐懼感,開車速度稍快些,就開始有要發作的感覺。甚至到後來會害怕開車,能不開就儘量不要開車。他去求神問卜,以為自己『卡到不乾淨的東西』,花了許多錢,結果也沒有改善,這時他才想到去看精神科。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診斷,判斷是恐慌症。醫師開立藥物給李先生服用,並安排他進行心理治療。經過兩個月後,李先生的症狀有明顯改善,不過開車還是有些恐懼感,目前仍在治療中。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案例中的李先生是典型的恐慌症患者。恐慌症在精神科門診中並不少見,據統計,其盛行率在3%左右,女性多於男性,通常在30歲左右發病。患者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出現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冒汗、手抖、發麻、頭暈等症狀,有的患者甚至會有快死掉的感覺。這些症狀,會讓人以為是心臟或胸腔的疾病。在恐慌發作初期,多數患者痛苦害怕,都會趕快去掛急診,檢查結果卻一切正常,讓患者感到困惑,覺得「我症狀這麼嚴重,居然檢查是沒病?」,有一半以上的恐慌症患者,同時會有懼曠症。所謂「懼曠症」指的是患者會害怕處在不容易逃離或求救的情境,如李先生就害怕開車,擔心再度發作。有些人會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如車站、大賣場,甚至不敢搭乘公車或飛機。這種恐懼感,會影響到病患的能力與生活品質,部份病患因此併發憂鬱症或酒精濫用。

詹仁輝醫師指出,當病患出現恐慌症狀時,必需先排除是身體疾病所造成,有一些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如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心臟瓣膜問題、心肌缺血、呼吸道疾病等等。恐慌症的病因,與腦部掌管情緒的區域,如杏仁核、藍核等構造功能失調有關。患者的腦部,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分泌不全也是病因之一。

詹仁輝醫師表示,在治療上,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要雙管其下。目前藥物上以抗憂鬱劑為主,輔以短期的鎮定藥物,可以緩解恐慌症狀,配合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教育病患對疾病之認知,打怕恐懼的循環,並學習深呼吸、肌肉放鬆等方法。恐慌症並不容易根治,必需在病患與醫師的充分合作下,才能達到減輕症狀並恢復工作能力。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詹仁輝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43&category=醫藥疾病

12/08 台灣學生波蘭學醫門檻鬆 低薪進醫界令人憂

台灣學生波蘭學醫門檻鬆 低薪進醫界令人憂
台灣醫學生面臨波蘭留學生回台低薪搶飯碗,有人在網站和衛生署長信箱投訴,質疑波蘭學歷過水的住院醫師良莠不齊,危害病人安全,衛生署則表示這要修法解決。

根據「批踢踢」網站內容,中部某大醫院今年招收的住院醫師名單中,出現波蘭西里西亞大學、波蘭羅茲大學、菲律賓法蒂瑪大學畢業的台灣留學生,這些人都到急診及外科部,去波蘭讀醫的人數正以倍數超過去菲律賓讀醫的人數。

網友討論認為,某些波蘭醫學院入學資格過於寬鬆,甚至有專為亞洲學生開的英語學程班,在台灣考不上醫學系的學生在波蘭過水學歷後,回台投入相對冷門的外科領域,堂堂醫師月薪新台幣5萬元,形同廉價勞力。

無獨有偶,一位中台灣的醫師匿名投書署長信箱,質疑部分波蘭醫學院入學簡單且畢業容易,台灣學生學成返台後不必經過教育部的學歷認證,可逕自醫師國考,但是水準參差不齊,這些醫師放在第一線的急診、外科,將影響急重症的醫療品質,危害病人生命安全。

衛生署醫事處指出,波蘭在2004年納入歐盟後,原本在菲律賓唸書的台灣留學生陸續轉學到波蘭,衛生署為杜絕半途轉學的問題,2年前修訂「醫師法施行細則」,增定「在九大地區取得醫學系學歷,所有學程須全程在當地修滿,否則要參加教育部學歷甄試,始得參加醫師考試」。

現行「醫師法」規定,以外國學歷參加考試者,其為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區或國家以外之外國學歷,應先經教育部學歷甄試通過,始得參加考試。因此,留學波蘭的台灣醫學生,教育部承認其學歷有效。

不過,衛生署已決定,將來不再區分「先進國家」等九大地區,改為所有外國習醫者回台一律先在台灣醫療院所實習,通過學歷甄試後,才能參加醫師國考。

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這牽涉到必須修改「醫師法」,衛生署需要與教育部、考試院討論出共識,再將修正案送到立法院審查。

12/08 依體質辨症舒壓 中醫養生新招

依體質辨症舒壓 中醫養生新招
因壓力導致情緒低落、腰痠背痛等,SPA水療和推拿按摩不是每個人都有效,林口長庚將中醫養生哲學結合西方精油芳療和SPA水療法,依個人體質給予不同療程,剛啟用的中醫健康中心,希望帶動中醫保健新觀念。

「許多人藉由SPA水療、推拿按摩或健身房運動來舒減壓力,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目的,究因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或選擇不當的舒壓方式造成。」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說,以古泰式推拿為例,泰式手法重,較不適合女性,另外,市面上販售的芳香精油,即使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仍一體適用,因此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他說,長庚醫院設在桃園分院的中醫健康中心,也是想帶動嶄新的中醫養生哲學觀念;一般人會認為,只要接受健康檢查抽血的數據值正常,就代表沒事,其實,當胸悶、心悸、頸部僵硬、腰痠背痛或睡眠品質不佳時,健康即亮起紅燈,適時以中醫醫療保健方法改善不舒服症狀,才能保有健康身心。

他說,長庚中醫健康中心引進歐洲SPA療法的精神,融入中醫養生保健精髓,包括藥物、藥膳、藥浴浸泡、音樂治療和推拿按摩等,主治醫師會先把脈診斷體質辨症,依不同體質需求加入中藥芳香精油,並在特有的經絡推拿調理氣血,放鬆情緒,鬆弛筋骨,最重要的是,每個療程都是在醫師診察下給予的養生處方,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治療。

12/08 手部麻痺嗎?小心頸椎病上身!

手部麻痺嗎?小心頸椎病上身!
50多歲的×先生長期感到頸部僵硬、肩背痠痛,勞累時會有前頭痛或是偏頭痛,伴隨著胸悶心悸的症狀出現。近一個月他感到右手手麻,尤其是右手的拇指及食指特別明顯。經過X光檢查發現,頸椎有骨刺形成、頸椎椎間盤狹窄與椎孔狹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曜鍵說,中醫治療方式,首先對於患者頸部及肩部肌肉,先以針灸方式舒筋活絡,鬆解緊繃的頸部肌肉,一週後患者肩頸僵硬疼痛情況大為改善。

他表示,對於神經壓迫情況以中藥內服以溫通經脈、袪除瘀滯,加上針灸配合電針低頻率的治療以幫助神經恢復,一個月後,患者手麻的情況已經不再出現,同時頭痛、胸悶及心悸的症狀也很少再出現。

蔡曜鍵說,頸椎病乃指頸部脊椎本身及頸椎周圍肌肉、肌腱及韌帶等組織損傷或退化,壓迫或者是刺激頸部的神經、血管、脊髓,引起頸、肩、上肢及頭部或胸部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疾病。

他說,頸椎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患者,常有低頭過度或過久工作的經驗。在本病初起時常見頭痛或偏頭痛,並且伴隨著頸部僵硬疼痛的症狀出現。同時也會感到頸部關節活動度不能太大,否則容易讓頸部拉傷。脖子活動時也容易出現喀、喀的聲響。

蔡曜鍵提醒說,如果嚴重壓迫到頸椎的神經時,就會出現放射狀的疼痛或是手指的麻木感,最常見的感覺是由頸部放射至手臂或是肩胛骨間的疼痛;或是頸背部、手臂近端疼痛,而遠端手指有麻木的感覺異常。

本病的臨床症狀,可歸納五種類型:
(一)頸型(落枕型)
頸背部常常會感到緊繃,只要是姿勢不良或是天氣較冷就容易落枕,急性發作後,頸部轉動明顯受限,頸椎旁有壓痛點,胸鎖乳突肌痙攣,但是無四肢症狀。頸型是頸椎病最輕的與最初的臨床類型。

(二)神經根型(痺證型)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臨床型,發病率佔65%以上。神經根型頸椎病之臨床症狀以頸、肩、背疼痛,伴隨著典型肩臂放射性疼痛及頸部時常作響等三大症為主。

(三)脊髓型(萎證型)
此型約佔頸椎病的10~15%,早期臨床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頻急、頸肩痛伴下肢麻木、發涼、痛覺溫覺減退、漫步不穩,隨病情發展症狀逐漸加重,最後發生二便失禁,肢體癱瘓。本型致殘率最高,應該及早治療,一旦脊髓變性,成為不可逆,則難以治療。

(四)椎動脈型(眩暈型)
蔡曜鍵表示,本型症狀的出現常與頭頸轉動有關,臨床表現以眩暈、頭痛、噁心、嘔吐、聽力下降、四肢麻木、甚至猝倒,但無意識障礙。若伴有頸神經根症狀椎動脈扭曲試驗陽性,可初步診斷為本型。

(五)交感神經型(五官型)
本症是由於交感神經不穩定所致,故臨床表現皆以交感神經呈現興奮或抑制的狀態而定。交感神經受壓,一般多有前頭痛、偏頭痛之現象。交感神經興奮時,出現為心絞痛,心悸。交感神經受抑制時出現霍納氏症(Horners symptom,又稱三小症)即眼裂小、(眼瞼下垂)、眼球小(眼眶凹陷)、瞳孔小且同側汗閉等症狀。

‧手法治療
點壓、拿捏、彈撥、按摩等,是頸椎病常用的理筋手法,具有舒筋活血、活絡止痛的效果。手法治療需合格醫師處置,以患者有舒適感為宜,禁止用暴力方式處理。
‧針灸治療
常用穴道有大椎、天宗、風池、後溪、陽陵泉、相應病變頸椎夾脊穴、肩井、外關、養老。
‧中藥治療
常用方劑有蠲痹湯、六味地黃丸、葛根湯加減、桂枝加附子湯身痛逐瘀湯等。

頸椎病練功療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1.左顧右盼2.上舉下縮3.左右側屈4.站位甩手5.前移後退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蔡曜鍵醫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6927&category=醫藥疾病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12/05 健檢擴大範圍 納入肝炎篩檢

健檢擴大範圍 納入肝炎篩檢
台北市政府為增進市民健康,訂定「台北市民健康檢查及篩檢實施辦法」,除將衛生局進行的各項健檢、篩檢項目整合並法源化,也擴大部分中央全民健檢實施範圍,費用則由衛生局編列預算支應。

實施辦法已在上月經市府法規會審議通過,目前送請議會備查,如能在此次會期通過,明年1月1日起就可實施。

這項實施辦法主要訂定「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篩檢」、「學童氣喘防治過敏篩檢」、「成人癌症防治篩檢」、「成人整合性篩檢」等服務,由衛生局委託特約醫療機構進行,費用由衛生局年度編列預算支應。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陳美如說,未來衛生局將以主動出擊方式,深入社區舉辦健檢篩檢服務,便利民眾也增加市民接受健檢的意願。

「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篩檢」項目中,將主動至已立案的公、私立幼稚園及托兒所,對學齡前兒童實施心雜音、隱睪、疝氣、口腔檢查,及視力、聽力篩檢。

另外,鑑於調查發現北市小一學童氣喘病盛行率達2成,每年將針對小一入學新生進行氣喘問卷調查,篩檢結果為高危險群兒童,衛生局將安排至特約醫療院所抽血,進一步進行過敏篩檢。

在成人癌症防治篩檢中,除衛生署的成人預防健檢項目外,放寬婦女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對象,目前衛生署補助50歲至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超音波檢查,北市則放寬為設籍北市的30歲至49歲婦女,每年可接受1次乳房超音波檢查。

辦法中也特別納入肝炎篩檢項目,設籍北市滿40歲以上市民或B型肝炎帶原者、一等親內為B肝帶原者等高危險群,每年可接受1次篩檢服務。設籍北市滿18歲以上市民,在接受成人癌症防治篩檢時,可同時接受每年1次胸部X光檢查。

12/05 化粧保養品宣稱無毒 意義不大

化粧保養品宣稱無毒 意義不大
宣稱「天然無毒」的商品常吸引民眾的目光,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日前在醫學美容研討會中指出,其實以化粧保養品而言,宣稱無毒,意義不大,沒有什麼成分可以宣稱絕對無毒。

邱品齊醫師指出,某種毒性低的物質在某些人不會引起過敏,但在其他人便可能引發過敏,同時不同濃度的成分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即使標榜純天然、草藥,不代表就是絕對安全無毒。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有些傳統藥材分類中的上品類藥,被認為無毒而沒有副作用者,但不表示大量長期使用一定不會有問題。中醫師亦認為,過分大劑量仰賴單種成分製劑容易導致臟腑失衡失調而產生副作用,畢竟人體臟腑機能極為靈巧複雜,單方有時會顧此失彼。

中醫師強調,並非所有天然藥物皆無副作用,使用必須尋求醫師診斷與評估。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12/04 受過完整訓練植牙醫師 不超過百人

受過完整訓練植牙醫師 不超過百人
一顆價值近十萬元的植牙,台灣一年約植入10萬根植牙植體。但國內卻沒有植牙次專科,目前僅由學會進行認證,也只有近千個領有認證的植牙醫師。中華民國口腔植體醫學會理事長曾育弘形容,目前是「植牙戰國時代的混亂」,病人恐要自求多福。

植牙有多風行?口腔植體學會常務理事蔡逸民指出,國內一年約引進10萬根植體,且植牙市場每年以20%的速度成長,加上對應的假牙治療,植牙市場所帶來的產值很驚人。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國內根本沒有植牙專科!蔡逸民指出,牙科僅有兩個次專科,分別是口腔病理科、口腔外科,沒有植牙科。

沒有植牙次專科,但看好植牙市場,欲投入的牙醫師,只好付出高額補習費,到國外看大師操刀、講課,甚至還有廠商業務,帶著儀器講解操作,牙醫師在旁學習,就算是受過訓練了。前總統陳水扁的女兒陳幸妤就是專攻植牙的牙醫師,也曾出國短期受訓學習植牙技術。

一名牙醫師不諱言說,「現在是只要你敢作,就能做!」市場太混亂,植牙市場口碑快被做爛。目前國內牙科二大專業團體: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台灣牙醫植牙醫學會跳出來,主導認證事宜。蔡逸民說,國內約1萬5000個牙醫師,約僅有近千人加入學會,獲得認證。

牙醫師陳亮州更直言,國內受過完整植牙訓練的牙醫師恐怕不超過百名,大多數是到國外短期進修,受訓兩周就為病患進行植牙!

蔡逸民說,他甚至看過一名病患被植入24顆植體,整個牙床都是植體,牙齒也種得亂七八糟。也看過牙醫為了削價競爭,植體不夠,導致病人咬合不穩。

曾育弘說,台灣儼然已進入一個植牙醫療戰國時代,「無痛植牙」、「微創植牙」、「雷射植牙」廣告四處可見,缺乏實證的資訊充斥。引進的植牙材料混亂,從德國、瑞典、瑞士、以色列、美、韓,甚至大陸、台灣都有,「東西亂,價格就亂。」單顆植牙價錢從六萬到十多萬都有。

蔡逸民說,很多病患上門就要求微創、快速植牙,卻沒把牙周病、蛀牙治療好。植牙不能偷工減料,該開刀就開刀,該補骨就補骨,應該紮紮實實的把基礎治療做好。

一名不願具名的資深牙醫師形容,「植牙沒人在管啦!」「大家一窩蜂的在做植牙,這樣不對!」應該盡力為病患保留牙齒,不得已才拔牙、植牙,應以病患為主,不能一味鼓勵病患植牙。

蔡逸民說,應該從醫學教育做起,牙醫系中安排植牙課程,讓學生受到完整訓練,才能保障病患的權利。

12/04 感冒了怎麼辦?

感冒了怎麼辦?
擔心吃太多藥物產生諸多副副作用。感冒,可以不吃藥嗎?試試以下方法吧!!! 在此提供一些簡便有效的食療,相信對正受感冒所擾的民眾大有助益。
熱鹹檸檬茶
消除疲勞,飯前飯後都可以喝,不會傷胃。每一杯可沖三次,第二、三回沖時,不需再加鹽巴,注意不可沖冷開水。在感冒剛開始時每天多喝幾杯,就不至於惡化,而且好得很快。
  檸檬經熱開水加熱後,會產生一種天然的化合物---羥苯甲基氨基乙醇,這種物質是一種類似天然的類固醇,能解除感冒、身體循環淤阻充血的症狀。而鹽巴可平衡體液,中和疲勞引起的痠痛,就好比打點滴一樣。而兩者相加,更有特殊的順氣調整身體機能的療效。 
蔥花稀飯
用新鮮檸檬切一、二片薄片,放些鹽巴約一公克,再沖熱開水一杯並趁熱喝。趁熱喝非常好喝,如放久了就會變苦。熱鹹檸檬茶能順氣化痰、稀飯煮熟,加一大匙蔥花,每餐吃一、二碗,熱呼呼的蔥花稀飯一下肚,身體馬上溫暖起來,然後再蓋個厚被子,出身熱汗,感冒自然就減輕了。 吃生蔥可以殺死口腔中的病菌,因為蔥的表皮細胞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油(蔥蒜辣素),因而在感冒流行時,吃點蔥大有幫助。

紅糖薑湯
三公分長的生薑二、三塊拍碎,加二大匙紅砂糖,煎湯,每天早晚飯後喝一杯。或到超市便利商店買可隨沖之薑茶包來泡一樣有效果。 生薑可逼出寒氣,紅糖富含鐵質,補血補充力氣,對付病毒。

熱番石榴茶

兩個平常吃的台灣小番石榴或一個泰國大芭樂,每個切成四片,加入七碗的水,煮開後再再以小火煮五分鐘,去渣當茶喝。熱番石榴茶有清熱、解毒、利尿和消炎的作用,尿尿次數增多,感冒病毒就會隨小便清出去。

薏米扁豆粥
至米店買薏米及扁豆,以薏米及扁豆各半碗煮成粥,每天早晚飯前吃一碗,喝到好為止。薏米扁豆強健脾胃去濕氣,能加強腸胃吸收能力,胃腸吸收能力好,自然有體力來對抗感冒病毒。
地瓜薑湯
以一個大地瓜削皮後切成小塊,一塊生薑切成薄片,加水六碗煮熟後,再加五大匙紅糖,每天早晚飯後喝一杯,地瓜補充營養,生薑可去寒,一定很有幫助。
薄荷茶
至市場或青草店買新鮮薄荷葉,每次用一兩沖熱開水喝,每天早晚飯後喝一杯,適合口乾、喉嘴痛、沒有痰或痰黃黑的熱感冒,喝到好為止。 薄荷、味辛苦、性溫,含薄荷精及單寧酸等,能發汗、退熱和殺菌,可治傷風頭痛、支氣管炎、防止痙攣、宿食不消、健胃及通利關節等。
紫蘇茶
至市場青草店買紫蘇葉,每次用手抓一把,加水五碗,煮滾再煮三分鐘,每天早晚飯後喝一杯,喝到好為止。 紫蘇、味辛性溫、常用於發汗袪寒、降氣化痰、肺氣喘急、心腹脹滿、安胎及魚蟹中毒。
熱梅茶
每次用五個醃漬蘇梅或紅鹽梅(可到大超市購買),沖熱開水一大杯攪拌五分鐘再喝,早餐與晚餐各喝一杯,喝到好為止。 梅子內含蘋果酸、枸櫞酸、琥珀酸等,有顯著的抗菌作用,對於各種細菌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的作用。因此,對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檸檬汁
用半個檸檬榨汁加一小匙蜂蜜,三餐飯後沖一杯冷開水喝,喝到好為止。 檸檬汁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生津止渴、健脾開胃、強壯身體、減少咳喘。
喝現榨的甘蔗汁
如果您有一點小感冒, 或已經感冒很久了, 藥也吃很久了,可是咳嗽有痰;你又不想吃藥了, 就...用小偏方吧!買現榨的甘蔗汁〈一瓶市價約40元台幣,三瓶100元,選顏色淺的比較新鮮〉用鍋子加熱後,甘蔗汁沸騰將爐火關掉,然後買新鮮的檸檬取汁滴在甘蔗汁中,如想喝甜一點,檸檬汁就加少一點,最好趁熱喝,希望大家都可以遠離感冒 。
吃熱橘子
假如家中的小朋友有感冒的情況,則本法是很適合小朋友,因為吃太多藥,對小朋友的腎臟負擔太大.... 桶柑<橘子頭拔一個小洞> + 鹽巴<1小撮>用鋁箔紙包起來放入烤箱烤個約 5 分鐘。醬子真ㄉ好吃唷..溫溫暖暖熱熱ㄉ..嗯~~~很適合冬天吃唷....
熱鹽水泡腳,趕走感冒
在感冒初期症狀尚輕的時候,應該把握時機,可用此方法自我治療。首先在盆內裝些溫熱的水,把雙腳浸在水中,然後加入一些鹽,並且徐徐加入較熱的水、泡到泛紅並且流汗為止。擦乾變腳後,穿上襪子 溫暖,並且充分休息即可。只要感冒不是很嚴重,通常可以治癒。

12/04 工作壓力大?現代人的抗壓飲食幫你舒壓

工作壓力大?
工作壓力大?現代人的抗壓飲食幫你舒壓
你累了嗎?是否老是覺得不開心、疲勞或倦怠呢?前一陣子新聞報導,台灣上班族長期加班下,年平均工作時數高達2282個小時,已經成為工作時數最多的國家,遠比日本、澳洲、美國1800個小時還要高出不少。在這樣一個步調繁忙快速、生活緊張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工作或課業上的挑戰、甚至過長的工作時間,均可能對人的生理與心理造成壓力,長期下來若沒有適當的舒壓方法,無形中容易使身體引發一連串如情緒低落、失眠、緊張、易怒的負面反應。

在面臨壓力時,人體會自動地做一些生理上的調整,包括昇糖激素(Glucagon)、腎上腺素(epinephr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分泌增加,來刺激交感神經活性,使心跳加快,肌肉緊張,提高身體的代謝率,增加能量消耗,以應付壓力源;當然,身體的氧化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增加許多。然而,除了從心理層面找人諮商,或生理上採用瑜珈、冥想、按摩等方法來舒解壓力外,在飲食與營養的觀點上,還是有些建議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1.均衡飲食、定時定量:每日應攝取適量的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蛋豆魚肉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這樣才能提供完整且全面性的營養,為我們的生理運作打好基礎。而五穀根莖類食物,建議多選用富含複合性碳水化合物的種類,例如糙米、麥片、根莖類等雜糧,可以平穩地提供身體血糖,讓身體在面對壓力時,有足夠的能源供應。當然,三餐正常,不暴飲暴食或大小餐,不僅可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來持續面對壓力,並可避免再度增加身體的負擔。

2.適量增加維生素B群攝取:在能量代謝過程中,需維生素B群協助參與能量代謝,因此,壓力之下生理能量代謝增加時,維生素B群的消耗亦會相對增加,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群包括維生素B1、B2、B6、B12、菸鹼酸、生物素、葉酸等。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包括:胚芽米、糙米、薏仁、小麥胚芽等全榖類、酵母、深綠色蔬菜、牛奶及乳製品、瘦肉、蛋黃、肝臟,所以當你覺得最近常熬夜、能量消耗大時,建議可多攝取上述食物。

3.補充適當抗氧化維生素與植物性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維生素C、E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不僅可幫助氧化的維生素E還原,當壓力上升時,亦會增加消耗速度。許多新鮮未加工過的蔬菜水果,均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植物油、堅果類、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五榖類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維生素A可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動物肝臟、乳製品、橘黃色及深綠色蔬菜均有豐富的維生素A。植物性化學物質,包括花青素、兒茶素等多酚類及茄紅素亦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多攝取天然的深綠色蔬菜及水果。

4.適量攝取含鈣、鎂的食物:鈣質能夠調節心跳及肌肉的收縮、鬆弛神經,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優格、豆腐、豆製品及小魚乾等。鎂亦能維持正常的心臟、神經功能、使肌肉放鬆穩定情緒,富含鎂的食物包括南瓜子、葵瓜子及深綠色蔬菜等。鋅和許多荷爾蒙活性以及嗅、味覺靈敏都有關,缺乏鋅會造成食慾不佳,當然也會影響情緒,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和堅果類都是含鋅豐富的食物。

5.攝取足夠的纖維素與水份:壓力太大會造成交感神經活躍而抑制腸道蠕動,所以,長期的生活壓力下,很容易發生便秘的情形。此時,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高纖穀物並補充適當的水分,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豆類、蔬菜類、水果類、糙米、全麥製品、蕃薯等全穀根莖類皆為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多喝水亦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以消除疲勞,建議每天攝取1500㏄~2000㏄左右。

6.少吃為妙的升壓食物:(1)油脂含量過多的食物,如奶油、炸雞、薯條、漢堡及帶皮油脂多的肉類等,不但增加胃排空的時間,過量的脂肪還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換氧能力降低;(2)鹽分含量過高的食物,如醃製、罐頭加工食品、調味料等都含有大量的鹽分,易使血壓上升、情緒更緊繃,而且,長期下來還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3)刺激性的食物,如過於辛辣或是太多咖啡因的攝取,反而增加腸胃道負擔,增加神經緊繃的情緒。

其實,壓力在所難免,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壓力,並在平常保持規律的生活,養成運動的習慣,在飲食上盡量能夠做到均衡的飲食,並增加新鮮蔬果攝取,在烹調上能盡量清淡、少油、少鹽、少糖;相信就能夠使我們從容地面對現代充滿壓力的生活。

12/03 植牙也會得牙周病 更可怕

植牙也會得牙周病 更可怕
植牙夯過頭,麻煩病例接連出現。「無毒的家」有機食品連鎖店總經理王康裕就現身說法,因植牙失敗,發生植體牙周炎,不僅牙體脫落下滑、搖搖欲墜,痛得食不下嚥,還有嚴重口臭毛病,讓他痛苦不已。

因為蛀牙缺牙三顆,王康裕想要一勞永逸解決缺牙問題,接受植牙手術,因為植牙的位置不當,牙床負載力過大,造成植體下滑,假牙嚴重搖晃;且沒想到植體還導致牙周病。

王康裕說,牙齦的疼痛和牙齒無法咬合,讓他吃飯格外緩慢。有次他帶便當上火車,火車已經從台北開到高雄,一個便當都還吃不完。

經常四處演講、接觸人群的王康裕說,因為植牙失敗,造成牙齒清潔不易,讓他的牙齦疼痛不已,還有嚴重口臭的毛病。

牙醫師陳亮州指出,牙周病未治療完成,就接受植牙,是植牙失敗的主因。一般人誤以為植牙不會有牙周病,但是根據北歐學界追蹤調查,發現人工牙根也會有牙菌斑堆積,約有7%的人工牙根會發生植體牙周炎。

植體牙周病比自然牙牙周病更可怕,陳亮州說,人工牙根是切開骨膜植入,一旦發生牙周病,植體牙周炎會侵入骨髓、破壞組織,同時伴隨軟組織增生、化膿、流血、紅腫、疼痛等現象,植牙牙周病一旦發生,就必須拔除植牙。

陳亮州指出,有的牙醫師經驗不足,術前計畫不完善,植體選擇、種植角度、方向、位置不對,假牙材質不良、贗復物不夠密貼,都會造成人工植體與牙床間空隙,牙菌斑進而入侵、堆積。

此外,患者也要盡力維護口腔健康,不要以為植牙是金屬,就不會壞掉,一樣要好好刷牙。另外,患者如果菸癮太大,角化牙齦不足,也會減短植牙壽命。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12/03 腳部血管阻塞,應注意被誤診為其他毛病

腳部血管阻塞,應注意被誤診為其他毛病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科蔡貴嶔醫師表示,一位50多歲病人走路100~200公尺,兩側臀部、大腿及小腿肌肉即會緊繃酸痛,停下來休息一陣就恢復,重新走路症狀又會出現,這種情況持續了二、三年,看過骨科、神經科、復健科都沒效,最近因右腳小腿受傷,一個多月傷口都沒好,才來周邊血管科門診就醫,結果發現兩側足部脈搏相當微弱,可能是血管阻塞,於是安排進一步周邊血管壓力檢查及彩色杜卜勒超音波檢查,確定是兩側大腿動脈完全阻塞,於是與患者討論後,進行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治療,成功的打通了血管,病人目前走路、跑步都沒問題了。

蔡貴嶔醫師指出,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疾病其實並不少見,只是常常被誤診。因為走路酸痛,常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肌腱炎等,這種毛病常見的症狀就是漸歇性跛行,也就是每走一段距離,下肢就會疼痛,休息一下就好,重新走路症狀又出現。酸痛部位大都是大腿、小腿,及足部的肌肉。如果血管阻塞太嚴重則會產生慢性潰瘍傷口或腳指頭壞死,很多病人因而需要截肢,一般檢查就會發現病人腳部容易冰冷且脈搏微弱。測量足部動脈壓力即可發現明顯低於上臂壓力。

蔡貴嶔醫師表示,針對上述案例,大部分人以為只是腳的問題而已,其實下肢阻塞只是全身血管動脈硬化的一部分表徵而已,大部分患者其心臟及腦部血管也有病變,醫學研究發現近一半的病人在5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或死亡,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更是重要。至於腳部症狀的治療,除了藥物外,就是最新的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或是傳統的血管繞道手術,由於導管治療傷害性較小、安全性高,所以大都優先選擇,如果太嚴重沒辦法用導管治療,才會選擇開刀繞道手術或截肢。

早期發現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關係著患者將來心血管發作的可能性,所以蔡貴嶔醫師建議,(1)年齡50-69歲且有抽煙或糖尿病患者(2)年齡大於70歲(3)走路腳會痛或行走困難者(4)或評估心血管有危險性時;皆應作週邊血管動脈壓力檢查,以期儘早發現,提早治療。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蔡貴嶔】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36&category=醫藥疾病

12/03 感冒.不吃藥的天然食物自療法

感冒.不吃藥的天然食物自療法

感冒病毒肆虐台灣四季,甚至有些人次次「中獎」,開始擔心吃太多藥物產生諸多副副作用。感冒,可以不吃藥嗎?試試以下方法吧!!!

最近以來,感冒病毒肆虐各地,造成十數萬人飽受病魔的摧殘,不僅醫院裡盡是擤鼻涕的聲音,在各行業的辦公室裡的一眼望過去,也都是傷風者過半。

面對感冒,國人的習慣常是自行到西藥房買綜合感冒藥、感冒糖漿、鎮咳或退燒等成藥來服用,這些感冒藥的主要成份裡多半含有抗生素、抗組織胺、咖啡因及普拿疼,而這四種成份對人體通常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可能有抗藥性的問題,愈吃愈重才有用)、抗組織胺(可能引起嗜睡或昏昏欲睡)、咖啡因(可能成癮,一瓶感冒藥水照規定需分三次喝,結果往往一次就喝光)、普拿疼(可能會傷及肝臟和腎臟),倘若民眾未找醫師診斷後再吃藥,結果往往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再者,也有部份民眾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對西藥過敏,不願意服西藥。

在此提供一些簡便有效的食療,相信對正受感冒所擾的民眾大有助益。



熱鹹檸檬茶(感冒前期)

1.新鮮檸檬切 1~2 片薄片,放鹽巴約一公克,沖熱開水趁熱喝,不然放久了會變苦。

2.每一杯可沖三次,回沖時不可以沖冷開水,不需再加鹽巴。

3.感冒剛開始時多喝幾杯就不至於惡化,而且好得很快。

4.熱鹹檸檬茶能順氣化痰、消除疲勞,飯前飯後都可以喝,不傷胃。

◎ 檸檬經熱開水加熱後,會產生一種天然的化合物 ─ 羥苯甲基氨基乙醇,這種物質是一種天然的類固醇,能消除感冒、充血的症狀。

◎ 鹽巴可平衡體液,中和疲勞引起的痠痛,有打點滴的效果。

12/03 腳部血管阻塞,應注意被誤診為其他毛病

腳部血管阻塞,應注意被誤診為其他毛病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科蔡貴嶔醫師表示,一位50多歲病人走路100~200公尺,兩側臀部、大腿及小腿肌肉即會緊繃酸痛,停下來休息一陣就恢復,重新走路症狀又會出現,這種情況持續了二、三年,看過骨科、神經科、復健科都沒效,最近因右腳小腿受傷,一個多月傷口都沒好,才來周邊血管科門診就醫,結果發現兩側足部脈搏相當微弱,可能是血管阻塞,於是安排進一步周邊血管壓力檢查及彩色杜卜勒超音波檢查,確定是兩側大腿動脈完全阻塞,於是與患者討論後,進行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治療,成功的打通了血管,病人目前走路、跑步都沒問題了。

蔡貴嶔醫師指出,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疾病其實並不少見,只是常常被誤診。因為走路酸痛,常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肌腱炎等,這種毛病常見的症狀就是漸歇性跛行,也就是每走一段距離,下肢就會疼痛,休息一下就好,重新走路症狀又出現。酸痛部位大都是大腿、小腿,及足部的肌肉。如果血管阻塞太嚴重則會產生慢性潰瘍傷口或腳指頭壞死,很多病人因而需要截肢,一般檢查就會發現病人腳部容易冰冷且脈搏微弱。測量足部動脈壓力即可發現明顯低於上臂壓力。

蔡貴嶔醫師表示,針對上述案例,大部分人以為只是腳的問題而已,其實下肢阻塞只是全身血管動脈硬化的一部分表徵而已,大部分患者其心臟及腦部血管也有病變,醫學研究發現近一半的病人在5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或死亡,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更是重要。至於腳部症狀的治療,除了藥物外,就是最新的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或是傳統的血管繞道手術,由於導管治療傷害性較小、安全性高,所以大都優先選擇,如果太嚴重沒辦法用導管治療,才會選擇開刀繞道手術或截肢。

早期發現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關係著患者將來心血管發作的可能性,所以蔡貴嶔醫師建議,(1)年齡50-69歲且有抽煙或糖尿病患者(2)年齡大於70歲(3)走路腳會痛或行走困難者(4)或評估心血管有危險性時;皆應作週邊血管動脈壓力檢查,以期儘早發現,提早治療。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蔡貴嶔】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36&category=醫藥疾病

12/03 年逾40 『散光』發威,合併白內障頻見

年逾40 『散光』發威,合併白內障頻見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指出,眼科屈光問題中(近視、遠視、老花、散光),散光問題最被社會大眾輕忽。被稱為「亂視」的散光,其實是非常普遍的眼科問題,只是嚴重程度不一。健康的眼睛,眼角膜為圓形,散光的人眼角膜會成為像橄欖球型的楕圓型,因為視力無法聚焦,所以遠近都會看不清楚。有散光的人,在正常人中比例超過五成,近視患者中九成以上者合併有散光困擾。

散光看似小問題,但如果沒有良好妥善的處理,其引發的生活問題卻可能超乎想像。如果散光度數較深且未能查覺而正確的矯正時,還可能造成其他困擾。潘志勤指出,在孩童時代因為眼睛的調節能力強,輕微的散光未矯正並不會影響視力,但成年之後一百度以上散光未調整就會造成視力模糊,甚至為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和困擾。

40歲後散光發威 長期頭痛、憂鬱纏身
潘理事長強調,年輕時散光對視力尚不會有太大影響,一旦超過40歲,眼皮鬆弛,散光的影響逐漸顯現。尤其年過40又出現老花眼時,看遠、看近需要不同的眼鏡來做調整焦距,散光患者若沒有配戴眼鏡,看遠或看書時瞇眼,肌肉用力,就容易出現頭痛、疲勞等病症。

臨床上就曾出現重度散光病患步入中年之後老覺得頭痛,長期頭痛找不到病因,以致出現睡眠障礙,甚至陷入憂鬱深淵。後來,因為白內障問題到眼科求助,仔細檢查後才發現導致頭痛的兇手就是散光。因為沒有矯正散光,所以病患必須經常用力瞇眼視物,長時間皺著眉頭導致肌肉無法放鬆而引發頭痛,當動過白內障手術合併解決白內障與散光問題後,困擾多年的頭痛亦不藥而癒。

潘理事長強調,早期醫療資訊不發達以及過去不正確的散光矯正方式(增加近視度數以矯正散光),很多50歲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眼睛有散光問題,一直到求助眼科專業醫師,才發現散光帶來「視茫茫」的影響,甚至導致頭痛、走路失衡等困擾。他建議如果出現長期性歪頭不良姿勢、雙眼容易疲倦、乾澀,不論遠近看物時都會「疊影重重」,或者出現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時,就有可能是散光的症狀。

年過40散光矯正新選擇 散光與白內障合併治療
通常散光在七十五度以下不會構成視力困擾,但如果超過一百度以上就必須加以矯正。潘志勤表示,散光矯正方法主要有四大類,包括配戴矯正鏡片(一般眼鏡或硬式隱形眼鏡)、角膜切口手術、雷射屈光手術以及近年最新研發出的置換矯正散光的黃色人工水晶體。

潘醫師指出,鏡片矯正牽涉到方便、美觀、適應等問題,配戴初期有些人會頭暈眼花、適應不良,重度散光者更為明顯,如造成老人走路失衡也令人擔心;角膜切口手術放鬆角膜角度的矯正方法,由於缺乏矯正精確度以及術後視力不穩定性已經很少使用;雷射屈光手術多使用於矯正近視合併處理散光問題,多施用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

對於開始感受到散光發威的40歲以上中老年族群而言,散光合併白內障治療則是目前國際醫療新趨勢,由於矯正散光黃色人工水晶體以及白內障微創同軸手術的出現,克服人工水晶體眼內定位問題、以及手術切口造成的術後散光困擾,才能讓病患藉一次手術同時解決散光與白內障問題。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白內障患者如不矯正中度散光(100度以上),即使解決白內障問題,其視力品質只有0.4~0.6;如有重度散光(200度以上)又未矯正,則視力品質只剩下0.2~0.3

搭配白內障微創同軸手術 雙管齊下『克』散光
潘志勤理事長指出,有鑒於散光合併白內障治療的全球最新醫療趨勢,因此在明天展開的眼科醫學會年會特別將此新技術列為示範重點,包括以最新的白內障微創同軸手術降低術後散光,植入矯正散光黃色人工水晶體雙管齊下幫助病人術後解除散光的困擾,並透過台中光明眼科楊智欽等多位醫師現場精湛的實況手術畫面,提供國內眼科醫師觀摩學習這項新技術。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程維璋特別推崇白內障微創同軸手術對於病人術後視力品質的幫助,他說手術切口大,影響手術安全性,病患感染機會大、容易引起術後散光影響術後視力品質,90年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Phaco)出現則將白內障手術推入新紀元,白內障手術切口越來越小,由過去的公分(cm)縮短到公厘(mm)為單位;2008年最新的白內障微創同軸手術更將手術傷口縮小到約2.2公厘,比目前最常見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切口縮小了將近30%,傷口不需縫線,大大降低術後疼痛感以及散光困擾,幫助病人獲得最佳的術後視力改善效果,因此特別在今年「白內障手術現場示範」介紹此新技術。

40歲後散光眼鏡不離身 白內障合併治療脫離散光困擾
65歲的林先生就是40歲散光發威的典型,40歲迫於重度散光對於視力的影響開始配戴散光眼鏡,此後20多年無法脫離散光眼鏡,最近植入「矯正散光黃色人工水晶體」一舉脫離了散光與白內障困擾,目前兩眼視力都達1.0,歡喜告別散光眼鏡。70歲的李太太右眼因為白內障太熟,無奈只好使用一般人工水晶體,左眼動手術時知道自己有中度散光問題,因此選擇可以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兩眼術後視力比較更能感受散光矯正後的效果。

台中光明眼科診所院長楊智欽直言,中重度散光者如不矯正,世界怎麼看都是「霧茫茫」,矯正散光黃色人工水晶體的出現、以及降低術後散光、提升視力品質的「白內創微創同軸手術」,對於有散光合併白內障困擾者,反而成為脫離散光的新「轉機」!


新聞資料來源:愛爾康大藥廠

本文作者【愛爾康大藥廠】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34&category=醫藥疾病

12/03 感冒期間自我保養,避免併發症上身

感冒期間自我保養,避免併發症上身
時序入冬,氣溫漸低,門診時因感冒求診的病患也明顯增加。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疾患,常見的病原為:鼻病毒、感冒及副感冒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感冒通常是由手部沾染含有病毒的病患唾沫,之後又接觸自己鼻或口腔黏膜而感染,所以多洗手和戴口罩是最重要的。

感冒本身並不可怕,但它可能引起的下列併發症就務必小心注意,例如:急慢性鼻竇炎、中耳炎、中耳積水、氣喘、過敏發作、肺炎、無菌性腦膜炎、細菌性扁桃腺炎,如果有類似情況,請務必就醫診治。

在感冒期間自我保養的方式,建議多喝溫開水、運動飲料、沙士加鹽﹝皆不可冰冷飲用﹞;禁食冷飲、甜食、寒性水果、上火補品、油炸食物,儘可能戴口罩、多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多補眠、少吹冷風。

另外,以傳統中醫觀點,以下藥方可略加參考:
小兒提昇免疫力,減少感冒藥方:小柴胡湯 + 補中益氣湯。
成人提昇免疫力,減少感冒藥方:玉屏風散 + 補中益氣湯。
虛寒體質冬季保養:山藥羊肉粥、薑母茶、生薑蜂蜜汁。
  
如感冒後久咳不癒,可用麥冬3錢、薄荷3錢、杏仁12片,倒入2碗水煮開後,趁熱將蛋白加入打散,加上冰糖,味道如豆花,相當好喝,對於感冒後期咳嗽,效果良好。

感冒藥方:葛根5錢、連翹5錢、 白芷3錢、垠花3錢、甘草1錢、辛夷3錢、板藍根1兩。﹝發燒:加荊芥5錢,咳嗽有痰:加象貝3錢、杏仁3錢。﹞希望大家都能遠離感冒,享受秋冬的涼爽,而不受風寒折磨之苦。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

本文作者【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 江子朋】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8432&category=醫藥疾病

12/03 防老化 乳霜鮮少效果 運動和飲食才能保年輕

防老化 乳霜鮮少效果 運動和飲食才能保年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2/5/1aeyf.html 更新日期:2008/12/02 00:48

(中央社台北1日電)英國媒體今天報導,研究人員指出,許多防老化乳霜與維他命補充劑其實沒有效,徒然浪費金錢。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指出,研究顯示,許多號稱可延緩老化產品的「必備」成分抗氧化劑,鮮少效果或根本無效。相對地,科學家說,想要保持青春模樣,應該要運動並適當飲食。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傑斯(David Gems)表示:「重要的不是飲食中的抗氧化成份含量,而是不要吃太多。還有,要大量運動,養隻狗,常遛狗。」


  報導說,傑斯的研究打破傳統迷思,指出抗氧化劑並非抗老化關鍵。這種理論認為,人體組織與細胞受自由基破壞。自由基是危險氧分子,在食物轉化為能量時釋出。


  每日郵報指出,傑斯檢視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的體內較少清除自由基酵素的蟲。若自由基理論為真,這些蟲應該會較早死亡。然而,儘管他們比一般蟲孱弱,壽命並未受影響。這項研究由「威康」(Wellcome)信託資助。


  傑斯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明顯不支持自由基理論。事實上,我們對老化的基本機制瞭解不深。自由基老化理論如今已填補知識真空長達50年,但無法通過證據考驗。」


  傑斯又說:「這表示,如果你服用維他命C或E,希望延緩老化,不太可能會有用。」

12/03 抹片正常 卻驗出7種HPV病毒

抹片正常 卻驗出7種HPV病毒
子宮頸抹片結果正常,可不保證一定沒事!長庚醫院研究發現,約有一成女性子宮頸抹片結果正常,但人類乳突病毒(HPV)卻呈現陽性反應,三年內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比率,為HPV陰性者的34倍。

該項研究係由長庚醫院、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攜手合作,收案人數高達1萬餘名名30歲以上的婦女,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時,一併採取了樣本,檢驗HPV。

結果發現,抹片結果正常,並不代表受檢者絕對健康,9.8%女性抹片結果正常,但HPV檢驗報告卻呈現陽性反應,其中部分受檢者體內居然出現了七種類型的HPV病毒。雖然病毒類型較多,不表示日後罹癌機率較高,但這卻可能意味著,性行為複雜,明顯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機率。

盡管在感染HPV的女性中,約有五成患者於三年內,體內HPV病毒會自行消失,但平均來說,罹患子宮頸癌比率卻相當高,約為HPV陰性者的34倍。值得重視的是,研究證實,年紀越大的HPV感染者,可能身體免疫力較差,病毒自行消失的比率就越低;是體內HPV病毒量越高的女性,也是如此。經過三年追蹤,在這一萬多名受檢女性中,共有15人罹患了中重度的子宮頸癌,而這些人都屬於高危險型HPV持續性帶原者。

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主任賴瓊慧提醒,女性朋友們除了接受抹片檢查之外,也應該配合HPV檢驗。只接受抹片,可以篩檢出約八成二的子宮頸異常患者,如果加上HPV檢驗,則可提高至九成七。

賴瓊慧指出,一般來說,從感染HPV到演變成子宮頸癌,差不多需要10年之久,不過,臨床也收治到一些較罕見的個案,在第一次性行為之後的兩三年,就被確診為子宮頸癌。

例如,一名20歲的年輕女性,因為陰道不正常出血,而到婦產科檢查,檢查結果居然是子宮頸癌,而她首次性行為是發生在17歲。可能是初戀情人讓她感染了HPV,沒想到,短短兩、三年之後,就變成了子宮頸癌。

由於大部分子宮頸癌的病程相當久,賴瓊慧認為,子宮頸癌是可以被預防的,女性可以透過疫苗、抹片、HPV檢驗等方法來預防或是提早發現子宮頸癌的發生。且最好維持單純且安全的性行為,自己性伴侶太多,或是男友、先生在外面擁有其他的性伴侶,都可能讓女性成為罹癌的高危險群。

12/03 睡美人跟熊貓眼說再見,中醫換季保養掃除暗沉!

睡美人跟熊貓眼說再見,中醫換季保養掃除暗沉!
黑眼圈是指眼眶部位的眼皮顏色較暗,由於眼部周圍的血液循環容易停滯,當血液流經此處的靜脈時皮膚表層下方就會出現藍黑色的眼暈就是黑眼圈。中醫認為黑眼圈的出現代表著肝腎出現警訊,肝氣鬱結、腎氣虛損以致絡脈失暢、目失所養,眼瞼得不到滋潤加上水飲內停故形成眼袋及黑眼圈。

■黑眼圈依致病機理不同分為以下四個證型

﹙一﹚肺氣失宣型: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慢性鼻炎及鼻過敏患者罹患黑眼圈的比率較高。鼻病患者之鼻黏膜異常腫大,腫脹的鼻黏膜壓迫眼睛及周圍的靜脈血管,血管受壓使血液無法回流引起眼睛充血浮腫及色素沉澱,而發生黑眼圈。鼻病造成的黑眼圈需注意輕醒鼻涕常把鼻中粘液清出,先解決鼻子的問題才可能解決因此而產生的黑眼圈。

﹙二﹚肝失疏泄型: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疲勞、熬夜、用眼過度尤其是長期失眠等因素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眼內靜脈血流淤塞,因靜脈血的顏色較暗加上眼部皮膚較薄故導致眼周肌膚暗沉。中醫解釋,若過度疲勞,夜眠不酣就易出現肝失疏泄、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血熱妄行、迫血離經,離經血使眼眶呈現出熊貓眼。

﹙三﹚腎精虧損型:中醫視黑眼圈為腎上腺生殖內分泌系統不良的表徵,長期過勞、縱慾過度,使腎血液裡面缺氧,代謝也變緩,終於變成黑眼圈。民間的說法,黑眼圈是敗腎、下消的表徵雖不完全正確但常夢遺或帶下者眼眶較易發黑。

﹙四﹚氣滯血瘀型:長期使用眼影眼線等彩妝用品沒有卸除乾淨,化妝品微粒滲透產生慢性結膜炎或慢性濕疹,常揉眼睛也會形成黑眼圈。故女性朋友應注意彩粧品顏色不要太深,上妝時間不要太長,避免顏料微粒滲透,色素沉著而使眼周皮膚失去光澤。對女性而言,若黑眼圈長期存在可能是月經不調或痛經引起中醫說月經不調或痛經病機為氣滯血瘀,寒凝氣滯。寒凝氣滯引起體內氣血運行失常而表現出面部的黑眼圈。

■如何消除黑眼圈

﹙一﹚冰溫交替敷眼法:此法具撫平魚尾紋卻除黑眼圈之功效。熱敷是用跟體溫相當溫度37~38度的溫熱毛巾敷眼,熱氣將毛孔打開,推動氣血運行,活血通經、養血柔筋,鬆弛眼瞼肌肉,改善眼圈及眼袋症狀。冰敷可降低局部組織需氧量,讓眼睛周圍血管收縮,抑制充血,以上兩種方法交替使臉部呈現亮麗的氣色。網路上謠傳用紅茶包熱敷消除黑眼圈,但由於茶葉中含單寧酸,單寧酸刺激皮膚使皮膚慢性發炎進而發生色素沉澱反倒敷出黑眼圈 。

﹙二﹚美容按摩法:透過簡易的穴道按摩舒經通絡宣通氣血,濡養眼部肌膚,消除肌肉組織的疲勞,促進黑色素代謝改善眼袋黑眼圈魚尾紋。注意,眼部脂肪少,皮膚極薄,按摩以輕按即可,避免用力過度反而刺激色素分泌增加,加重黑眼圈。

◆美白穴位
 1.睛明穴:位內眼角,能促進淋巴排毒提神明目使眼部光亮動人。
 2.承泣穴:位下眼眶中央,能防止黑色素沉澱淡化黑眼圈。
 3.曈子膠:位外眼角,撫平魚尾紋。
 4.絲竹空:位眉尾,能促進血循淡化黑眼圈,緊緻臉部。
 5.揚白穴:位眉毛正中上一吋,有效舒緩額頭抬頭紋。
 6.攢竹穴:位眉頭,預防眼皮浮腫,眼袋形成。

﹙三﹚優質睡眠作睡美人:夜晚十點至凌晨兩點是皮膚細胞代謝能量最強的時段,也是褪黑激素分泌最多的時間,平躺休息改善眼部血液回流的機制。在肌膚更新的黃金時刻睡個黃金美容覺,切記,睡前先卸妝讓肌膚細胞自由的呼吸。

﹙四﹚不吃冰多喝水:喝水以溫水為宜:中醫認為寒則凝,溫則通。溫能通陽化氣,行血去瘀。氣運血行則能揮別暗沉使肌膚閃光華。

■如何善用中醫藥消除熊貓眼

﹙一﹚常吃桂圓:
桂圓能增加皮膚的血容積,提昇淋巴排毒功能,分解黑色素,進而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回復皮膚的水嫩彈性。

﹙二﹚其他食譜:
◆其一,豬肝或烏骨雞或豆腐搭配蔥、薑,枸杞子,煮沸後食之。
 其二,黑木耳50克,紅棗10克,紅糖10克,煎煮服食。赤入心,
    黑走腎,紅黑食物能滋腎水,養心血經常服用可防皺抗老
    令人有好臉色。

﹙三﹚中醫美容外用藥:
在外用上,由於中藥是天然物製成,故有效且溫和較不會造成肌膚敏感的問題。某些中藥富含揮發油,能幫助肌膚代謝出沉澱色素。外用處方如玉容散、白茯苓面膜。

◆白茯苓面膜
 材  料:白茯苓粉一匙、白芷粉1/2匙,綠豆粉一匙,蜂蜜一匙。
 作  法:將白茯苓粉、白芷粉、綠豆粉、蜂蜜,攪拌均勻即可。
 使用頻率:每日一次,每次十分鐘,敷完洗淨,連續兩週。
      對抗發炎、去角質、美白、除斑有一定效果。


原文刊載於新醫藥週刊(95.10.23)出刊

王儷臻醫師小檔案
現任: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門診駐院醫師
經歷: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建成中醫醫院主治醫師
   華夏中醫醫院主治醫師
專長:中醫美容、中醫針灸
網址:黃志維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署立豐原醫院 王儷臻醫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4495&category=中醫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