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手部麻痺嗎?小心頸椎病上身!
手部麻痺嗎?小心頸椎病上身!
50多歲的×先生長期感到頸部僵硬、肩背痠痛,勞累時會有前頭痛或是偏頭痛,伴隨著胸悶心悸的症狀出現。近一個月他感到右手手麻,尤其是右手的拇指及食指特別明顯。經過X光檢查發現,頸椎有骨刺形成、頸椎椎間盤狹窄與椎孔狹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曜鍵說,中醫治療方式,首先對於患者頸部及肩部肌肉,先以針灸方式舒筋活絡,鬆解緊繃的頸部肌肉,一週後患者肩頸僵硬疼痛情況大為改善。
他表示,對於神經壓迫情況以中藥內服以溫通經脈、袪除瘀滯,加上針灸配合電針低頻率的治療以幫助神經恢復,一個月後,患者手麻的情況已經不再出現,同時頭痛、胸悶及心悸的症狀也很少再出現。
蔡曜鍵說,頸椎病乃指頸部脊椎本身及頸椎周圍肌肉、肌腱及韌帶等組織損傷或退化,壓迫或者是刺激頸部的神經、血管、脊髓,引起頸、肩、上肢及頭部或胸部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疾病。
他說,頸椎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患者,常有低頭過度或過久工作的經驗。在本病初起時常見頭痛或偏頭痛,並且伴隨著頸部僵硬疼痛的症狀出現。同時也會感到頸部關節活動度不能太大,否則容易讓頸部拉傷。脖子活動時也容易出現喀、喀的聲響。
蔡曜鍵提醒說,如果嚴重壓迫到頸椎的神經時,就會出現放射狀的疼痛或是手指的麻木感,最常見的感覺是由頸部放射至手臂或是肩胛骨間的疼痛;或是頸背部、手臂近端疼痛,而遠端手指有麻木的感覺異常。
本病的臨床症狀,可歸納五種類型:
(一)頸型(落枕型)
頸背部常常會感到緊繃,只要是姿勢不良或是天氣較冷就容易落枕,急性發作後,頸部轉動明顯受限,頸椎旁有壓痛點,胸鎖乳突肌痙攣,但是無四肢症狀。頸型是頸椎病最輕的與最初的臨床類型。
(二)神經根型(痺證型)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臨床型,發病率佔65%以上。神經根型頸椎病之臨床症狀以頸、肩、背疼痛,伴隨著典型肩臂放射性疼痛及頸部時常作響等三大症為主。
(三)脊髓型(萎證型)
此型約佔頸椎病的10~15%,早期臨床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頻急、頸肩痛伴下肢麻木、發涼、痛覺溫覺減退、漫步不穩,隨病情發展症狀逐漸加重,最後發生二便失禁,肢體癱瘓。本型致殘率最高,應該及早治療,一旦脊髓變性,成為不可逆,則難以治療。
(四)椎動脈型(眩暈型)
蔡曜鍵表示,本型症狀的出現常與頭頸轉動有關,臨床表現以眩暈、頭痛、噁心、嘔吐、聽力下降、四肢麻木、甚至猝倒,但無意識障礙。若伴有頸神經根症狀椎動脈扭曲試驗陽性,可初步診斷為本型。
(五)交感神經型(五官型)
本症是由於交感神經不穩定所致,故臨床表現皆以交感神經呈現興奮或抑制的狀態而定。交感神經受壓,一般多有前頭痛、偏頭痛之現象。交感神經興奮時,出現為心絞痛,心悸。交感神經受抑制時出現霍納氏症(Horners symptom,又稱三小症)即眼裂小、(眼瞼下垂)、眼球小(眼眶凹陷)、瞳孔小且同側汗閉等症狀。
‧手法治療
點壓、拿捏、彈撥、按摩等,是頸椎病常用的理筋手法,具有舒筋活血、活絡止痛的效果。手法治療需合格醫師處置,以患者有舒適感為宜,禁止用暴力方式處理。
‧針灸治療
常用穴道有大椎、天宗、風池、後溪、陽陵泉、相應病變頸椎夾脊穴、肩井、外關、養老。
‧中藥治療
常用方劑有蠲痹湯、六味地黃丸、葛根湯加減、桂枝加附子湯身痛逐瘀湯等。
頸椎病練功療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1.左顧右盼2.上舉下縮3.左右側屈4.站位甩手5.前移後退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蔡曜鍵醫師】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6927&category=醫藥疾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