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12/01 4成6愛滋患者延遲診斷

4成6愛滋患者延遲診斷
40歲出頭的中年男子,直到嘴巴出現紫色班塊,牙醫師警覺不對勁,這時他已經因為感染愛滋病毒皮膚長滿瘤,並且侵犯到內臟。另一位雙性戀者,是家人眼中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因為發燒、關節疼痛就醫,沒想到竟然是自己偶爾去三溫暖的同志性行為,讓他感染愛滋病毒,引起全身不適。

世界愛滋日前夕,疾管局發表「台灣男同志愛滋病毒感染者延遲診斷之危險因子研究」,以164位在台大醫院門診與住院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為對象,其中約九成是男同志,其餘是雙性戀,結果發現高達46%有延遲診斷的現象,較國外文獻報告的24%到45%高。

從沒想過要接受愛滋病毒篩檢,不幸於診斷後幾個月內死亡。進行研究的疾病管制局醫師羅一鈞表示,研究發現延遲診斷患者的三項危險因子包括:最後一次不安全性行為距診斷已超過六個月、年齡超過24歲、因症狀經醫師而非經篩檢診斷,而且普遍對自己可能感染的危機意識不足。

醫師在訪談中發現,這些患者自認為性伴侶人數不多,或是最近都有採取安全措施;有人則心存僥倖,認為偶爾出軌一次應該沒那麼倒楣,不知道同志間性行為是高危險群,而且感染愛滋病毒後可能潛伏期長,初期又沒有症狀,更加掉以輕心。

由於延遲診斷的患者往往發病後才就醫,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出現肺炎、腦膜炎、或是皮膚已經長滿卡波西氏瘤,免疫力也每況愈下,很容易因為嚴重的細菌、黴菌感染死亡。根據台大醫院先前的研究,延遲診斷的愛滋病毒感染者死亡率可能高達20~30%。

台灣男同志的愛滋病毒感染新案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疾管局統計,今年1到5月確診的728名案例中,男同志約佔全部案例的46%,高居所有傳染途徑的第一位,並有年輕化趨勢。

羅一鈞也說,男同志應提高警覺,可經由篩檢,得知是否感染愛滋病毒,若得知感染,不僅可以及早治療,而且也可降低不安全性行為,減低散播愛滋病毒的風險。